鱼的养殖技术,水产养殖技术员证书怎么考
1、鱼的养殖技术
鱼的养殖技术:池塘选择,日常管理,加强鱼病防治。
1、池塘选择养殖户可以选择合适的池塘,清除池塘过多的淤泥,只保留大约5-10cm的泥底。在鱼苗放养前要对池塘进行消毒,可以撒生石灰和漂白粉。
2、日常管理鱼苗在养殖的过程中,要保证鱼苗有充足的适口饵料,可采用少量多次的原则。1定要控制水位,1般下塘时50-70cm为最佳,随着鱼苗的生长,后期可适当增加。鱼苗下塘20天左右,要及时进行分塘,避免因密度过多造成病害。为了保证鱼苗的正常生长,养殖户要按时巡塘,1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加强鱼病防治。草鱼种放养前每注射0.3—0.5毫升的出血病免疫苗。6月份前开始半个月内,池内以生石灰消毒,用量为15公斤兑水泼洒。5月和9月以1ppm漂白粉全塘泼洒各1次,7月、8月以0.2ppm敌百虫各遍洒1次。 养殖技术重点采用标准的方法管理池塘,会比传统池塘混养体系少发生鱼病,减少增氧和换水。建好池塘,配好设备。选择水源可靠,无洪灾,周围无妨碍物。池塘面积在6至8亩,水深1点8亩,池底要平。鱼种池和成鱼池比例为1:10。须配有水泵、增氧机、网具各1部。
2、水产养殖技术员证书怎么考
1、水产养殖技术员证书报考流程:
1、第1步:选择机构报考对应水产养殖技术员工种;
2、第2步:填报个人信息(联系方式+收货地址+最高学历);
3、第3步:提交报考资料,进行培训学习;
4、第4步:参加水产养殖技术员技能考试(理论+实践);
5、第5步:成绩合格(60分);
6、第6步:颁发《水产养殖技术员技能证书》(邮寄)。
2、水产养殖技术员工作职责:
1、有活鲜养殖经验和实践技能,能够提前规避风险,提出防范解决方案;
2、精通电脑操作和文案技能,根据公司项目专家的要求,编制公司内部养殖板块的实施标准;
3、精通水产养殖核心技术,包括水产养殖供氧、过滤、海水调配、加工、物流、加热等。,并能在养殖和配送的各个环节实施可行的方案;
4、建立水产养殖各工艺环节的标准操作规程和技术手册,形成操作技术规范并授权给养殖场作业团队使用,不断降低损失率和死亡率。
3、基围虾养殖技术方法
基围虾养殖技术方法:池塘条件与清理、施肥培饵、虾苗放养、调水防病、收捕。工具:池塘、虾苗穗塌、饵料、鱼网、水。
1、池塘条件与清理。选择面积3~5亩,水深1.5~2.5米,淡水水源充足、无污染、沙质底的淡水池塘或虾塘为宜。
2、施肥培饵。虾苗放养前1周,用60~80目筛绢网过滤,进水30厘米,亩施基肥(发酵畜粪)50公斤或尿素5公斤以培养基础饵料。
3、虾苗放养。1般5月下旬水温稳定在18~20℃时可放养虾苗。虾苗需经1星期以上时间的淡化处理,比重1.003以猜裤圆下方可放养。1般亩放0.7~1.0厘米虾苗3~4万尾,0.7厘米以下苗需暂养。虾塘可混养10~20厘米花白鲢鱼种80~150尾。
4、饵料投喂。虾苗下塘1月内基本不必投喂配合饵料,主要依靠塘中浮游生物为食。1个月后投喂配合饵料,辅以鲜鱼、贝肉等,投饵率1般为虾体重的3%~5%。7~9月可适当增加投饵量,以不剩残饵为原则,投饵次数为每天2~3次,白天投量占1/3,傍晚2/3。
5、调水防病。虾苗放养10天后,开始逐渐加水,每周加水10~15厘米。高温季节每2~3天换水20~30厘米。每半月左右,亩用生石灰5~10公斤化浆全池泼洒,既改善水质和底质,又杀菌促进脱壳生长。同时,15~20天时,应拌制1‰~3‰大蒜药饵,连投3~5天。
6、收捕。1般养殖80~100天,虾体长达7~10厘米即可根据市场行情起捕出售。可用网捕或放水收捕,离水36小纯裤时干法活运,成活率可达90%。
4、水产养殖技术员证书在哪里报考
水产养殖技术员证书获取方式如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海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水产养殖是未来非常好的高团发展方向。中国是水产品消费大国,水产养殖量约占全球的65%。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慎行,这也使得水产养殖的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严重阻碍了水产养殖的进1步发展。因此,改善水产养殖环境戚孝橘,使水产养殖由“粗放型”向“精细型”发展,已成为水产养殖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 水产专业可以从事哪些领域?1.销售领域:包括饲料销售、渔药销售、渔业机械等工种。 2.事业单位:可从事渔业局、出入境水产检疫局等事业单位。 3.远洋捕鱼领域:随着渔业的蓬勃发展,市场上非常需要懂得使用各种类型渔具的技术人员。 4.生产领域:生产领域比较赚钱。农场发展好的话,1开张就1年赚。 5.R&D领域:在黄海研究所、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等地从事R&D工作。 6.休闲渔业:就业方向包括水族馆、水族馆、观赏鱼养殖等场所。 如何能够获取证书
1、提交资料: 报名材料:水产养殖技术员证书报名表填写、身份证正反面照片及复印件、2寸免冠蓝底彩色电子版照片、工作证明及其他可满足家政服务员报名条件的相关证明材料。
2、通过考试: 如果你想拿到水产养殖技术员证书,还需要通过考试。需要学习关于行业的专业理论知识,然后参加线上考试。成绩都要在60分以上才算合格,60分以下的不能通过测试。
5、黄骨鱼养殖技术及成本
黄骨鱼养殖技术及成本如下:
1、养殖技术
1、池塘条件黄骨鱼的成鱼养殖对池塘有1定的要求,池塘内需保证水深在1.5米以上,保证面积在3到5亩之间,池塘最好采用泥沙质底,塘内要排灌方便、水量充足,需要注意鱼种下池前用生石灰进行清塘消毒。
2、鱼群投放密度黄骨鱼可搭配其他鱼类1同喂养,套养的时候应该尽可能选择规格较大的黄骨鱼,大概在10厘米左右,规格为2-3cm的黄骨鱼,每亩投放1800-2500尾,规格为4-5cm的黄骨鱼,每亩投放1500-1800尾。
3、饲料投喂及管理1般可用小杂鱼、小虾、蚯蚓等等的纯动物性饲料,可用配合饲料,饲料对蛋白质,脂肪,维生素都有1定要求。由于黄骨鱼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对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和质量要求较高,1般要求蛋白质含量在38%—40%。已经驯食的人繁种苗可直接投喂人工饲料,人工配合饲料需要包括鱼粉,菜饼,豆饼,次粉,米皮糠,诱食促长添加剂,并且需要参照定时、定量、定点、定质的比例配方。
4、日常管理养殖黄骨鱼的池塘水需要为清洁水并且保证其为透明度应保持在35-40厘米,由于黄骨鱼耐低氧能力较常规鱼差,如果池塘放养密度高应设增氧机防止缺氧浮头,黄骨鱼喜清洁水,定期加注新水,黄骨鱼池水不宜碱性过强,用于防病的生石灰用量不宜超过20克/㎡。
5、鱼病防治 如果能够保证水质好、饲料足的条件,黄骨鱼将生长迅速、体质好、不易发病,对1些甲壳类的寄生虫还有1定的抑制和消灭作用。黄骨鱼不仅具有较好的抗病能力,它还可消除其它鱼类体表易患的锚头鳋病,需要在养殖过程中注意黄骨鱼对敌百虫、溴氰菊脂等农药较敏感,因此养有黄骨鱼的池塘不宜使用这类农药。
2、黄骨鱼的养殖成本鱼苗每亩可以喂养5000尾左右,水面租金是按年计算的,还需要饵料包括了小鱼小虾、螺蛳肉等等。药物主要为生石灰,需半个月使用1次,每亩需30千克,加上人工、水电、运输,养殖黄骨鱼需要投入水面租金、黄骨鱼苗、铒料、饲料、药物、人工等费用,1亩1年来核算成本的话可以抵得上普通城市打工人半年的工资了。
6、蚯蚓养殖技术
1、 蚯蚓的生活习性
1、 喜温:15℃-25℃为最佳温度,为了创造最佳温度,冬季扣塑料大棚或盖塑料布, 夏季盖稻草,多洒水降温,0℃-5℃冬眠,0℃以下冻死,40℃以上死亡,32℃以上停止生长,北京地区10月25日扣棚,盖塑料布,第2年4月10日揭掉,这样蚯蚓生长到12月20日,以后至第2年2月10日,基本上处于休眠,从2月气,防止因温度过高,蚯蚓逃亡,注意及时揭开10日以后,逐渐转入最佳温度,这时要特别注意高温天塑料布。这时最辛苦,白天把塑料布4周揭开,早晚及时盖好,并要及时浇水保湿,这样从3月到6月10日是蚯蚓生长的春季产卵高峰期,高温期,要防暑降温,最好每天浇1次水,8月206月10日至8月20日是夏季日以后至逐渐进入休眠。9月末,是蚯蚓第2次产卵高峰期。
2、喜湿、怕干:蚯蚓体内含水量80%左右,要求饵料含水量60%-80%(以用手握料, 指缝滴水为准),所以要求养殖床含水量在60%以上,这样每天或隔1-2天,必须浇1次水,水不要太大,但要浇透和下层料接上,浇水时间为冬季中午浇,夏季晚上浇,春秋季节可白天浇。
3、喜暗、怕光:蚯蚓昼伏夜出,在月光下可见活动觅食,养殖床要盖稻草,保持湿润、 遮光。
4、喜空气、喜静,疏松饵料有利蚯蚓生长,我们多年经验是投料前将床翻支1遍(大 约20公分厚)增加透气。这1点很重要,多年来,我们发现床土底层,蚯蚓数量很少,但饵料还是有的,主要就是缺少空气,这样对蚯蚓生长不利。
2、 养殖方法
1、养殖品种: 赤子爱胜蚓,从日本引入的"大平2号"特点是繁殖率高,年增殖200倍以上,定居性好,耐热抗寒,适于1年4季生产,蚓体、蚓粪产量高。
2、 养殖方式: 建场十年,我们1直坚持露天堆肥养殖,我认为,此法低成本,是大规模 生产蚯蚓产品的最佳方法,不须任何投资设备,利用1切空闲地,只要把未经发酵的牛粪、马粪、猪粪做成高15-20厘米,宽1-1.5米,长度不限,放入蚓种,盖好稻草,遮光保湿,就可养殖。我们从几平方米开始饲养,1直到现在,2百多亩地扩繁都用此法,其优点是操作方便,省去了堆制发酵1系列工作,饵料保持养分不受损失,提高了蚯蚓生长速度,易于在农村推广应用。此法也有其缺点:1旦饵料发热,蚯蚓死不见尸,夏季连雨天及暴雨过后,床内不透气,有外逃现象。避免方法是让每个养殖床都有新饵料。饵料搞堆块状,为蚯蚓创造良好自下而上条件。此种方法的关键是要使饵料保持含水量在60-70%,不可过干过湿,否则饵料就会发热造成死亡。
3、 繁殖和生长
1、 产茧量:大平2号蚯蚓每条年产茧在56-58个之间,其中春季占40%,夏季25%,秋季 27%,冬季8%。
2、 孵化率:1个蚓茧平均孵出幼蚓5-8条,最多12条,但是发育完全的幼蚓1般只有3-4条。不同温度孵化所需时间,孵化率不同。 温度 湿度% 15 20 25 30 30 50 70 90 孵化率(%) 89.3 95.6 80 57 11.7 84.6 89 38 孵化期(天) 40 25 20 16 幼蚓生长(天) 90 68 55 40 成蚓(天) 120 90 70 55
3、 生长期:期幼蚓体重增加缓慢,进入毓期后,增长也缓慢,只有在性成熟期前后1个 月内,蚯蚓生长最快。此时采取可获取高产。 另外,蚯蚓生长速度与饵料状态有密切关系。尽管饵料相同,由于其碎细度不同,幼蚓的生长速度可相差1.5倍,所以要保持饵料碎细状态,避免饵料有大小团块(如出现团块,可用水浇湿捣碎),保证蚯蚓快速生长。
4、养殖密度:种蚯蚓数量,应控制在每平方米1万条以内,生产蚓群每平方米3公斤(2-3.1万条),前期幼蚓3万条/平方米,后期下降到2万条。
5、产量:每平方米产量可达10公斤/年,1般在6-8公斤,(因北方每年生产期只有8-10个月)饵料每消耗25-30公斤,可产1公斤鲜蚓,并可获得70%蚓粪,我们多年经验是5方牛粪产1吨蚓粪,鲜蚓50公斤
4、饲养管理
1、 饵料的投喂:及时喂给蚯蚓充足的饵料,是保证蚯蚓快速生长的重要措施。将饵料采用 堆块上投法,厚度为10厘米,不要将床面盖满,不求平整,以便分离蚯蚓。
2、 蚯蚓养殖温度:最佳温度在15-25℃。冬季采用加厚养殖床到40-50厘米,饵料上盖稻 草,再加塑料布,保温、保湿,夏季力争每天浇1次水降温。分期饲养:可分成种子群、繁殖群、生产群,薄饲勤翻,每月给料2次,上料前先翻床,每次给料厚度为10厘米,始终保持饵料新鲜透气,适时采收:夏季每月采收1次,春、秋季节每1.5月采收1次,采收后及时补料。 轮换更新:种蚓要每年更新1次,养殖床每年换1次,以保蚓群的旺盛,防止蚯蚓因自然发展而造成种群衰退
3、 饵料:最好是牛粪、猪粪、马粪、羊粪、兔粪,猪、羊、兔粪加秸杆、稻草。
5、 蚯蚓的采收 最佳方法是自然光照采集法。在养殖床发现蚯蚓,密度达到2-3万条/平方米,80%个 体达到0.3克以上,是最佳采收时间。采收时,提取前24小时前浇足水,不可过干过湿,然后将养殖床上面10厘米饵料的70%集中在水泥地面或塑料布上,利用蚯蚓怕光的特点,逐层扒开,将饵料扒净,最后,使蚯蚓集中在底层,达到收集目的。 在网上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