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鱼类的养殖和增殖有什么不同?养殖鱼的饲料投喂应注意什么?

海洋鱼类的养殖和增殖有什么不同?



1、海洋鱼类的养殖和增殖有什么不同?

学生只有了解了鱼类资源的保护措施和意义,了解了海洋鱼类的养殖和增殖,才能知道怎样做可以更好地保护海洋鱼类资源,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生态学观点,所以这两部分知识应作为重点。海洋鱼类的养殖和增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常易混淆,或把两个概念等同起来,所以养殖和增殖的概念此部分内容最好通过放海洋鱼类养殖和增殖的有关录像使学生了解人工养殖和增殖的具体方法,从而了解养殖和增殖的概念。首先让学生了解利用潮水涨落地区的内湾、滩涂、入海河流两旁的盐碱地,来挖沟、筑堤、蓄水、把鱼苗引入圈养的水体中,这是进行人工养殖。然后让学生了解,通过建立人工鱼礁来诱集真鲷、鲻鱼、金枪鱼等多种鱼类的方法和通过人工方法使少数亲鱼产生出大量优良品种的幼鱼,大量投入海中,让其利用天然饵料自行成长即人工放流的方法都可以使鱼类得到增殖。所以进行人工放流与建造人工鱼礁都是积极增殖渔业资源的重要措施。

养殖鱼的饲料投喂应注意什么?



2、养殖鱼的饲料投喂应注意什么?

投喂是鱼类养殖技术中的重要环节之1。往往投喂技术不科学,即便是最好的饲料,也不1定得到应有的效果,鱼类生活在水中,所以投喂的饲料不仅容易散失,同时有的种类鱼摄食状况1般也不容易看见,这就给准确投饲带来1定的困难。同时影响鱼类摄食的因素也较多,如温度、水质、溶氧等都可造成鱼类不上浮摄食,管理人员仍然按时投喂,就会败坏水质,结果造成了大量颗粒饲料浪费,大大提高了饵料系数,影响经济效益。而人们又往往忽视投喂技术的重要性,为了得到好的饲养效果,降低养鱼成本,应进行科学合理的投喂。因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养殖经验,谈谈以下几个问题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1、饲料颗粒的适口性  训练鱼集中抢食,要求投入水中的饲料即被鱼吞食,减少饲料在水中停留的时间,避免水溶性营养物质损失,因此,要求颗粒饲料的粒径要与喂养的规格相适应。颗粒过大过小都会影响吞食效果,这样投喂的饲料利用率低,草鱼开口摄食口径大致与鲤鱼相仿,鱼类对摄食饲料颗粒大小和长短也是有偏好的,所以选择适合口径大小的颗粒饲料投喂是十分重要的。在草鲤喂养中,10g以下的鱼苗鱼种,可选择0.2mm~0.5mm大小的颗粒10g~50g的鱼种,可选择2.5mm~3.5mm粒径,长度4mm~5mm的颗粒饲料。成鱼养殖过程中,根据个体大小可选择粒径4mm~6mm,长度为6mm~8mm饲料投喂。  

2、水中的溶氧量  水中溶氧量的高低,对鱼的摄食及摄食后消化吸收和鱼类的生长有直接的影响。水中的溶氧量低,鱼类食欲差,易出现厌食,摄食后饲料消化吸收低,其生长就慢,而饵料系数就高,鱼类的营养物质代谢过程,必须有足够的氧气,才能发挥作用,因此水中溶氧不足时必影响新陈代谢活动的进行,营养物质不能充分被利用,造成对饲料的浪费,养殖水质控制与鱼类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和利用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投喂时应注意水中溶氧量和天气的变化。1般天气正常,太阳出来2小时后,池塘水中的溶氧可达4mL/L以上,此时投喂效果最好。如果持续几天阴天尽量少投喂或不投喂。  

3、参考水温变化  鱼类是1种终生生活在水中的变温动物,水温对鱼的摄食强度有很明显的影响,在适合的温度范围内水温升高时,鱼的摄食温度就有明显增大,水温低时,鱼体代谢水平随之就下降,导致食欲减少,其生长就慢,主要养殖鱼类,生长适温为20℃~30℃,其代谢水平最高,摄食强度最大,鱼生长最快。因此,投喂时除要考虑放养量外,还要参考水温变化。  

4、日投喂量要适当  只有采用科学的投喂技术,才能保证其正常的生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随着渔业科技的进步,养殖效果好坏与投喂量是否适宜有密切关系。不同鱼类,不同饲料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天气、水温,其日投饲量是不同的,在养殖的前、中、后各个时期,养殖过程中每隔1周应根据鱼的增重调整1次投喂量,投喂量以80%的鱼吃饱为宜。放养量、放养的规格是已知的,应做为基础数据,根据饲养池塘水温和鱼的规格可由日投饵率表中查出日投饵率值。日投饵量=池中鱼重量×日投饵率值。当喂养1段时间后,池中鱼总重量的推算为:已投喂饲料总重量/饲料系数+放养量的投饲计算为:日投饲量=已投饲料总量/饲料系数=放养量×日投饵率。  

5、投喂要定时定位  池塘精养鱼经投喂训养后,对其投饲技术要求也高。投喂的技术包括投饲量、投饲次数、场所、时间及投饲方法等,要采用投饵机,使饲料撒落均匀,分布面广,避免了因池塘鱼集中抢食,而混养的不同规格鱼,或体质弱的鱼吃不到或吃不饱的现象,在投喂时应坚持“4定”“3看”的原则。即(定质、定量、定时、定位)和(看天气、看水质、看鱼情)。4~5月每天投喂3次,即早8点半、中午11点半、下午4点半。6~8月份每天投喂4次,即早上9点、中午12点、下午3点和6点半每次投喂时为30~40分钟,池塘养殖投喂应掌握“两头少、中间多”原则。  

1、根据不同的放养模式适当调整投喂方式。混养时1定要注意尽量让各种鱼吃到、吃好,以免出现养殖规格不均,如草鱼的抢食能力强于鲤、鲫,摄食量大,在摄食方面占优势。因此要做到少量多次,适当延长投喂时间,1次性投喂量不能太少,照顾中下层的鲤、鲫鱼吃到饲料,以免出现草鱼规格大而其它品种规格偏小,影响上市规格。在渔业生产上大力提倡和应用自动投饵机,来改变过去旧的投喂方法。  

2、勤检查食场。在平时饲养投喂过程中,做好每15天,用密眼捞海在投喂1小时后在食台前用捞海检查是否在食场周围有散落的饲料,可判断投喂饲料是否适量,可做适当的调整,切记鱼不浮出水面集群摄食时,停止投喂,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海水养殖鱼类防虫使用吡喹酮的原理是什么?



3、海水养殖鱼类防虫使用吡喹酮的原理是什么?

近年,随着海水养殖鱼类寄生虫性疾病,尤其是本尼登虫病、 新本尼登虫病、轭联吸虫病、微杯虫病、冈本异沟吸虫病、盾纤虫病 等新兴寄生虫性疾病危害加剧,作为海水养殖鱼类寄生虫性疾病 治疗新技术,许多国家普遍加大吡喹酮应用技术开发力度。.毗喹功效吡喹酮为人工合成化合物,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有吸湿性。吡喹酮为广谱抗寄生虫病药 物,该药所具功能包括解除虫体寄生部位吸着能力,降低虫体防御宿主免疫袭击能力,促使虫体内源性糖原枯竭,抑制虫体核酸和蛋 白质合成。作为医药和兽药,吡喹酮在世界各国广泛用于绦虫病和吸虫病治疗。作为海水养殖鱼类寄生虫性疾病治疗药物,在挪威,吡喹 酮多年用于大西洋鲑绦虫病治疗,而在欧洲其他1些国家,在日本、韩国和新西兰,吡喹酮广泛用于单殖吸虫性疾病或盾纤虫类治 疗研究或实践。吡喹酮口服治疗鱼类本尼登虫病作用机理在于投喂之后,药物很快就被鱼体吸收,并转移到体表粘液。寄生于体表 的本尼登虫通过接触或摄取含有吡喹酮的体表粘液而受到影响,以致丧失寄生能力,脱离鱼体死亡。

新中国成立后,鱼类增养殖取得科技成就有几方面?



4、新中国成立后,鱼类增养殖取得科技成就有几方面?

参考答案:鱼类增养殖取得的科技成就:

1、鱼类遗传育种研究

2、鱼类种质资源及保存技术

3、鱼类增殖与保护

4、鱼类生殖生理与人工繁殖技术

5、鱼苗、鱼种生物学及其培育技术

6、养鱼池生态学与食用鱼养殖技术

7、稻田养鱼生态系与综合技术

8、冰下水体生态系与鱼类安全越冬技术

9、鱼类养殖种类与养殖方式 。

如何通过饲料途径防止养殖鱼类脂肪肝的发生?



5、如何通过饲料途径防止养殖鱼类脂肪肝的发生?

按照现代营养与饲料学的理念,通过饲料途径防治养殖鱼体脂肪性肝病的发生与发展是1种比较有效的的技术方案,推荐使用溧阳正昌饲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专利产品渔肝强,采用天然植物提取物,能有效达到预防和治疗鱼类脂肪肝的问题,口碑不错,您可以试1试; 百度也查得到的。

鲈鱼养殖技术鲈鱼为常见的经济鱼类之1,鲈鱼养殖的合理密度是多少?



6、鲈鱼养殖技术鲈鱼为常见的经济鱼类之1,鲈鱼养殖的合理密度是多少?

养殖池占地5~10亩,东西长方形,田埂宽2.5~3.0米,池坡比为1: 2.5~3.0,水深1.5~2.0米,池底平坦,保水性好,为碱性粘壤土。池内建有独立的进出水系统,并配有相应的生产设施,如曝气器、喂料机水泵等。冬季排干池水,挖出池底剩余污泥,保持污泥10~15cm,整个冬季对池底进行冷冻干燥,加速底泥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放养前15~20天,用生石灰将药池烘干,用量为100kg/亩。1周后注射80-100cm的水,然后用100g/亩的溴氯海因消毒,快速彻底杀灭病原体、野生鱼类、水生昆虫和寄生虫(卵)。之后每10~15天施1次氨基酸肥水膏,用量为0.5~1.0kg/μm,促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和快速生长。加州鲈鱼以养鱼为主,放养规格200条/kg,放养密度1600~1800条/亩,时间在5月中下旬。养鱼1般15-20天后放养鳀鱼、鲫鱼、鲢鱼。鳀鱼和鲫鱼的放养密度为50鱼/亩,鲢鱼的放养密度为5-10鱼/亩。加州鲈鱼种入池前用3%~5%的盐水浸泡10分钟左右,而鲷鱼、鲫鱼、鲢鱼种用15~20g/m3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20分钟,杀灭体表的细菌和寄生虫。5~7天加水1次,15~20天换水1次。每次加水和换水量分别约为20厘米和30%,透明度保持在35~40厘米。曝气器上安装溶解氧控制器,根据养殖需要设定池内溶解氧的上下限,进行全自动增氧,池内溶解氧始终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pH值低于7.5时撒生石灰,pH值高于8.5时撒pH降解剂,用量分别为10kg/μm和200g/μm,使pH值稳定在7.5-8.5之间。每半个月喷洒1次微生物益水剂,喷洒量为200-300克/μm,以快速分解水体中残留的饵料、粪便等腐败有害物质。花鲈正在暴饮暴食,为了降低成本,减少胃肠道疾病和水污染,有必要适当控制投喂量。喂食要定时,定点,定量。1般每天喂食两次,分别在早上7-9点和下午4-6点。日摄食量约为鱼体重的5%。要坚持驯服食物的习惯,在每次投饵前,在池塘内设置诱饵桥,敲击诱饵桥或搅动池水,使鱼能游泳抢食,有利于观察鱼的摄食和健康状况,便于采取对策。花鲈在水中抢夺悬浮物的诱饵,下沉后不再进食,所以喂食小杂鱼要耐心慢慢喂食。在鲈鱼的高密度养殖中,保持淡水和充足的溶解氧非常重要。主要方法如下:尤其是中后期,每日换水应达到30%以上。鱼苗期可适当启动增氧机,随着鱼的生长,增氧机的启动次数越来越频繁,特别是在高温天气和养殖后期,可在夜间投放“颗粒氧”,白天可启动所有增氧机,使池水溶解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施用微生物菌剂:高密度养殖带来池底大量残留饵料和排泄物,分解后有害物质浓度增加,消耗水中大量氧气,尤其是高温天气,是鱼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