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哪些?(5)
黑鹳
黑鹳别称黑老鹳、乌鹳、锅鹳等,体态优美,体色鲜明,活动敏捷,性情机警。嘴长而粗壮,头、颈、脚均甚长,嘴和脚红色。身上的羽毛除胸腹部为纯白色外,其余都是黑色,在不同角度的光线下,可以映出变幻多种颜色。在高树或岩石上筑大型的巢,飞时头颈伸直。以鱼为主食,也捕食其它小动物。栖息于河流沿岸、沼泽山区溪流附近,有沿用旧巢的习性。
朱鹮
朱鹮别称亚洲朱鹮、日本朱鹮等,系东亚特有种,中等体型,体羽白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在附近的溪流、沼泽及稻田内涉水,漫步觅食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兼食昆虫,在高大的树木上休息及夜宿。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20世纪80年代仅我国陕西省南部的汉中市洋县秦岭南麓仅有7只野生种群,后经人工繁殖种群数量已达到2000多只,其中野外种群数量突破1500多只。
白肩雕
白肩雕是隼形目鹰科雕属的大型猛禽,体羽黑褐色,头和颈较淡,肩部有明显的白斑,在黑褐色的体羽上极为醒目,很远即可看见。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地森林地带,尤喜混交林和阔叶林,常单独活动。或翱翔于空中,或长时间的停息于空旷地区的孤立树上或岩石和地面上。主要以啮齿类、野兔、雉鸡、石鸡、鹌鹑、野鸭、斑鸡等小型和中型哺乳动物和鸟类为食。
玉带海雕
玉带海雕为隼形目鹰科海雕属的鸟类,全身呈棕色,分布于里海和黄海中间的地区、从哈萨克斯坦到蒙古国、从喜马拉雅山脉到印度北部等的亚洲中部地区进行繁殖。多见于沼泽、草原以及沙漠或高原,主要以鱼和水禽为食,常在水面捕捉各种水禽,如大雁、天鹅幼雏和其他鸟类,捕鱼主要在浅水处,也吃死鱼和其他动物的尸体。
白尾海雕
白尾海雕是大型猛禽,别称白尾雕、黄嘴雕、芝麻雕等,成鸟多为暗褐色,后颈和胸部羽毛为披针形,头、颈羽色较淡,沙褐色或淡黄褐色,嘴、脚黄色,尾羽呈楔形,为纯白色。活动的海拔高度为2500~5300米,多活动于江河及湖泊附近的沼泽地带,栖息于湖泊、河流、海岸、岛屿及河口地区,主要以鱼为食,常在水面低空飞行,发现鱼后用爪伸入水中抓边,此外也吃野鸭、大雁、天鹅、雉鸡、鼠类、野免、狍子等,有时还吃动物尸体。
虎头海雕
虎头海雕别称虎头雕、海雕、羌鹫等,在国外繁殖于俄罗斯西伯利亚、鄂霍次克海和白令海沿海、萨哈林岛、堪察加半岛和朝鲜,越冬于北海道、琉球群岛、阿留申群岛、科迪亚克岛和朝鲜,我国仅有指名亚种,极为罕见,仅记录于河北滦南、山西榆次、辽宁大连和营口、吉林珲春、黑龙江抚远,以及台湾新竹和嘉义等地。除台湾为迷鸟外,其他各地的居留情况也尚不清楚,其中吉林、辽宁可能为夏候鸟,河北可能为冬候鸟,山西可能为旅鸟。
拟兀鹫
拟兀鹫是中型兀鹫的一种,别称白背兀鹫、白腰秃鹰等,为亚洲仅有,其爪不锋利,不能活捉猎物,头部和颈部全部裸露。以动物尸体为食,通常生活在离人类居住区较近的地方。除非在特殊情况下,一般不主动攻击人和动物,在食物贫乏和饥饿的时候,也吃蛙、蜥蜴、鸟、小型哺乳动物和大的昆虫,主要以动物尸体为食分布于阿富汗、不丹、柬埔寨、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泰国、越南和中国云南。
中华秋沙鸭
中华秋沙鸭为鸭科秋沙鸭属的鸟类,嘴形侧扁,前端尖出,与鸭科其它种类具有平扁的喙形不同。嘴和腿脚红色。雄鸭头部和上背黑色下背、腰部和尾上覆羽白色,翅上有白色翼镜,头顶的长羽后伸成双冠状。胁羽上有黑色鱼鳞状斑纹。出没于林区内的湍急河流,有时在开阔湖泊,成对或以家庭为群,潜水捕食鱼类,分布于西伯利亚以及中国大陆的黑龙江、吉林、河北、长江以南等地。
细嘴松鸡
细嘴松鸡是生活在东北泰加林中的大型鸡类,典型的针叶林鸟类,大多在海拔500米左右的低山丘陵的落叶松、冷杉、云杉和红松等针叶林的林中空地、林缘和河谷地带活动。活动和觅食都是在白天,多在树上采食,有时也在地上,主要是植物的嫩枝、嫩芽、果实和种子,也吃一些鳞翅目的昆虫、蜗牛、蚂蚁及卵,叫声是非常响亮的啭啼声。分布于中国,蒙古和俄罗斯。
斑尾榛鸡
斑尾榛鸡别称花尾飞龙、羊角鸡、飞龙等,为中国特有品种,只产于中国甘肃、青海、四川等地。主要以柳、榛的鳞芽、叶和云杉种子以及其他植物的花、花序、叶、嫩枝梢为食,亦捕食小毛虫、伪步行虫、金花虫等。分布区狭窄,加上人为和天敌的破坏,数量日少,处于濒危状态。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