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尾白虾围塘养殖技术,养殖白虾怎样分辩黑头?

脊尾白虾围塘养殖技术



1、脊尾白虾围塘养殖技术

1、脊尾白虾生物学特性 (1)栖息习性 脊尾白虾生活在近岸和浅海中,对环境的适应性强,适宜范围2℃~39℃;盐度3‰~30‰范围均能适应,在咸淡水中生长最快。但对低氧的忍耐能力差。低于1mg/L时,会因缺氧而死亡。 (2)食性与生长 脊尾白虾食性广而杂,不论动、植物饵料均能摄食。生长周期短,2~3个月就可以长成商品虾。在3门1年可养3茬。 (3)繁殖习性 脊尾白虾繁殖能力强,几乎全年都有抱卵虾。1只成熟的雌虾,少的抱卵300~400粒,多的达2000~2500粒,繁殖期1般出现在春、夏、秋3季,1年可繁殖10次左右。

2、脊尾白虾养殖技术 (1)虾塘条件 (2)苗种:纳自然苗或人工育苗(土池)

1、纳自然苗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以下方法: (1)在海水围塘对虾起捕后,要注意将白虾苗留在塘内。起捕时,对虾先出闸最后才大量的白虾苗出闸,这时就要及时关闸,反复多次放虾,可将对虾放完捕尽并留住白虾苗。 (2)密切注意海区白虾苗旺发情况,采取蔬网进水密网排水的办法入白虾苗。

2、人工育苗:目前采用最多的是采取肥水繁殖白虾苗方法,主要措施有: (2)如塘内抱卵虾不足,可从海区采捕,亩添加200尾左右。特别是在冬春季,因围塘各类产品收捕旺季与围塘消毒清整,致使白虾苗种严重不足,全靠亲本繁育来满足围塘养殖需要。

3、养殖模式 3门湾养殖脊尾白虾主要是混养,以混养蟹(青蟹)与贝类(缢蛏或泥蚶)为主流,脊尾白虾的产值占全塘的3分之1,年亩产在100公斤以上;其次混养对虾、蟹和贝类,这时脊尾白虾作为副产品,由于对虾与脊尾白虾收捕方法有所不同,而且白虾不受季节限制,能提高围塘综合效益。 4:投喂饵料 坚持每天投饵,可用对虾配合饵料、新鲜小杂鱼虾、麦麸4号粉等,根据季节、天气、水温、潮汐、水质等环境因子,结合实际摄食情况,合理确定。视塘内虾苗密度,虾体大水及进食情况决定投饵量,前期少,中期逐步增加,后期随着水温降低减少投喂量或基本不投。3厘米以内按8~10%脊尾白虾自重计,3厘米以上按5~8%自重计,每亩投喂0.5~1公斤饵量,冬季水温降至5℃以下,白虾以不进食,此时开始停止投饵。 5:清除敌害 主要清除敌害鱼类,对敌害鱼类如中华乌塘鳢、倪鱼、瑕琥鱼、海鳗等,1定要及时清除,早期用茶子饼,中后期可采用钓捕、笼捕结合来清理。 6:水质管理 7: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各巡池1次,巡塘应注意观察虾体摄食、生长、水色、堤坝、进排水闸门、闸网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遇到不良气候条件,尤其需要勤观察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虾塘安全和白虾健康生长。定期测量水温、盐度、pH值等理化指标和白虾体重体长等生长指标,并做好生产日志记录工作。 8:适时收捕 待白虾长到5~6厘米,即可起捕上市,起捕方式有2种:1是采用虾笼起捕;2是可放水起捕,即在排水闸门上安置锥形袖网,开闸放水,虾随水入网中。

养殖白虾怎样分辩黑头?



2、养殖白虾怎样分辩黑头?

养殖白虾从虾头‍颜色分辩黑头,白虾有时部分虾头呈现出褐色或黑色,俗称“黑头”现象。  

1、腮部的自清能力减弱了,或者是有细菌感染,或者是底质过差。  

2、水体消毒,底质改良和加强对虾的体质最重要。  

3、可以用季胺盐类或者溴制剂进行消毒,大量的沸石粉可以改1下底质,加上喂1些多糖类的添加剂。  白对虾的生活习性  自然栖息区为泥质海底,水深为0-72m。白天1般静伏在海底,入暮后则活动频繁。喜静怕惊,大多在上半夜蜕皮,每次蜕皮间隔为20天左右。其主要环境因素如下:  

1、水温  自然海区栖息水温为25-32℃对水温突然变化适应能力很强,人工养殖适用水温范围在15-35℃,最适水温为28-32℃。  

2、酸碱度(pH)  1般适于在弱碱性水中生活,pH值以8±0.3为宜,其耐受程度在7-9之间。  

3、总碱度  120ppm以上为佳,在此范围内有利于虾蜕壳后新壳的硬化。  

4、盐度  南美白对虾是广盐性虾类,养殖最适生长盐度为10-20‰,盐度适应范围2-34‰,经逐渐变化,在淡水也可养殖。  

5、溶解氧  当溶解下降到<2ppm时,虾出现浮头现象,继续下降会造成大量死亡,对氧的消耗量1般要求4ppm以上。  

6、透明度  透明度反应了水体中浮游生物、泥沙和其它悬浮物质的数量,也是养成期间需要控制的水质因素之1,养成期间的透明度应控制在30-40cm左右为宜。  

7、氨氮  水中的氨氮含量过高时,会穿透细胞损伤对虾的肝胰组织,减少对虾获氧能力,影响。

南美白对虾养殖塘内出现死虾怎么办?



3、南美白对虾养殖塘内出现死虾怎么办?

南美白对虾的“偷死病”学术上称EMS(早期死亡综合症)或“急性肝胰腺坏死症”,多发生在养殖期60天内,病虾体色呈白浊并微红,肝胰腺肿大,质地松软,颜色淡白或淡黄色,继而萎缩。发病时,病虾通常在水面游动或趴伏在池塘边,失去食欲,胃空肠空,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有的仅在3~5天就全塘排弃。“偷死病”目前仍未能竭止,已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并检测出是病毒或弧菌感染、急性中毒等。  如何预防“偷死病”  南美白对虾的“偷死病”是细菌或病毒性感染,如果我们陷入使用药物杀毒灭菌的迷局中则将无法解脱,其不但有悖于食品安全,事实也证明施放药物往往加重虾的肝胰腺负担,从而加速死亡。正确的方法是恢复前人行之有效的休耕轮作、合理放养、避免病源积累,并结合营养强肝、增强虾的抗病能力而开展综合防治。  

1、池塘休整。经过1年的养殖,年终收捕产品后利用雨水少、北风干燥的冬季干塘清淤曝晒,杀灭病源,促使土壤分子的电位还原,恢复池塘注水后的活性,有效吸收分解有害物质,为来年的正常养殖打下基础。  

2、合理疏养。在珠3角每亩池塘放养南美白对虾不超过5万尾(罗氏沼虾约2万尾)为好。合理疏养不仅水质良好,还能加速虾的生长,易养成大规格商品虾。如近年肇庆恢复上世纪80年代的养殖罗氏沼虾方法,池塘种植茜草,每亩投苗1万尾~2万尾,由于池塘开阔,又有茜草吸收氨氮和光合增氧,虾长至50克以上,经济效益好。  

3、轮养混养。养殖虾类的池塘每隔1年~2年轮换养殖鱼类,或者鱼虾同塘养殖。生产实践表明鱼虾轮换养殖能改变池塘的生态环境,减少病源的积累;其次是鱼虾同塘养殖也有类似效果,适当混养肉食性鱼类吞食病虾、死虾,清洁池塘,能减少虾病传染暴发。  

4、池塘暂时改作种植。对于养殖年代长久、病害严重的池塘,产品收捕后干涸池底进行犁耕种植蔬菜或其它植物,半年以上,再整理注水投苗养殖。  

5、移场育苗。为了方便出售虾苗大多数育苗场都建在养虾区内或集中同1个地方,这就容易遭受病源感染,育苗产量低、质量差。1些育苗场滥用药物维持虾苗产量,但生产出来的“药苗”容易夭折,或成为养不大的“老仔虾”。因此育苗困难的苗场可搬离旧址,寻找“干净”的地方生产。例如中山市“永昌”罗氏沼虾育苗场搬至1处群山水库旁,大大地改善了生产,成为珠3角地区1个颇有名气的育苗场。  

6、保持良好水质环境。虾塘要分别设有进、排水河,而且进水口在排水口的上游,避免重复纳入病塘排出的脏水。虾塘水质的主要理化因子要控制在良好状态,其中溶解氧要充足,酸碱度、氨氮等正常。珠江口地区养殖南美白对虾要求水质至少要有1‰~3‰的盐度,尤其是幼苗期的盐度更应高些,水质过淡容易应激引发虾病。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