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冬天怎么养才能养活 泥鳅冬天如何养才能养活,池塘养泥鳅效果怎么样呢?怎样能养好呢?
1、泥鳅冬天怎么养才能养活 泥鳅冬天如何养才能养活
1、泥鳅冬天增加水位才能养活。
2、增加水位,水位至关重要,越冬期间应把水位控制在1米以上,冬季较寒冷,加深水位有利于泥鳅安全越冬,适当加注新水保证池塘的水质清新,北方易结冰,及时破冰,防止泥鳅缺氧而死亡,对我们南方而言就不用担心结冰现象的发生,但也要加深水位让泥鳅顺利越冬。
3、加注新水,对于准备越冬的池塘,在冬季来临1个月前,用1些改底产品对池塘进行全面改底,保证底质淤泥中饲料残饵、鱼的粪便等有毒物质的有效分解,减少有毒物质的残留,降低越冬期间,这些有毒物质对鱼体的伤害。
4、水体调节,针对目前池塘养殖产量高的情况,在越冬时水体仍然要保持肥,活,嫩,爽,换水,选择晴天用光合细菌或EM原露调节。
5、投。
2、池塘养泥鳅效果怎么样呢?怎样能养好呢?
池塘间作是我国池塘养鱼的1个特点,也是提高池塘鱼类产量的重要措施之1。间作可以合理利用饲料和水体,发挥养殖鱼类之间的互利作用,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产量。池塘的大小、位置、面积等条件由主要鱼类决定,但泥鳅混养的池塘必须是无污染水体,pH值6.5~8.5,溶解氧5mg以上/L,大型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小鱼、虾类丰富。 泥鳅与常规成鱼池配套时,配比要科学。这种混养方式的泥鳅产量可占池塘总产量的10%~20%。适合与泥鳅筑巢的鱼类主要是草鱼、鳊鱼、鲢鱼、鲢鱼和鳙鱼,它们不争饵、不争空间。泥鳅不能。
3、泥鳅潭冬天需要多大水位
冬天来了,气温也1天1天随之下降,对北方而言不管是大鳞副、青鳅,还是台湾泥鳅都已进入冬眠状态,而在南方除了大鳞副和青鳅进入了冬眠状态,而台湾泥鳅仍在采食,只是1天只投喂1次,选择1天当中温度最高的时候投喂,减少投喂量。这时不少养殖户都已出售,但还有1部分养殖户只出售了1半或没有出售要等到年前年后价格高点才出售。那养殖户这时还是要做好冬季管理。
1、增加水位:水位至关重要,越冬期间应把水位控制在1米以上,冬季较寒冷,加深水位有利于泥鳅安全越冬,适当加注新水保证池塘的水质清新,北方易结冰,及时破冰,防止泥鳅缺氧而死亡,对我们南方而言就不用担心结冰现象的发生,但也要加深水位让泥鳅顺利越冬。
2、塘底底质的调节:对于准备越冬的池塘,在冬季来临1个月前,用1些。
4、泥鳅的养殖技术 泥鳅生态养殖技术的介绍
1、养殖环境 养殖场应选择光照良好,温暖通风,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周围无污染源的场所建造养殖池。 养殖池采用水泥池、土池均可,单池面积1-5亩,不宜过大,东西走向,便于池塘采光,池塘深1米左右,每个池塘要有单独的进出水口,进出水口要用铁丝网或20目左右的尼龙筛绢围住,以免泥鳅逃逸。 若用水泥池养殖泥鳅,新建水泥池塘在进水前1定要浸泡1个月以上或进行脱碱处理,池塘底部要铺有15~20厘米的壤土;土池土质以壤土为佳,渗水严重的区域要进行防渗处理,防渗方法有两种:1种是用防渗布防渗,防渗布上层铺20厘米左右的壤土;另1种方法是池底用3合土夯实。养殖水源:要求水质清新,水量充足,周围没有污染源。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
5、泥鳅的生活习性是什么?
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至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 泥鳅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当天气闷热或池底淤泥、腐植质等物质腐烂,引起严重缺氧时,泥鳅也能跃出水面,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气,而由肠壁辅助呼吸,当它转头缓缓下潜时,废气则由肛门排出。 每逢此时,整个水体中的泥鳅都上升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