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角类和桡足类的培育?养殖水体中有枝角类挠足类大量繁殖用什么药杀?

枝角类和桡足类的培育?

1、枝角类和桡足类的培育?

(一)桡足类的小型培养:在室内进行。

1、培养目的:从生物饵料的角度出发,室内小型培养的目的,是研究培养种类的生长、繁殖和生活史;食性和饵料;环境因子;培养方法等,为大量培养提供资料。

2、桡足类的小型培养应注意的问题:(1)培养种的选择:①选择的培养种,应当是鱼、虾类的优质饵料。②对环境适应力强的近岸半咸水种类,容易培养。③食物链短的滤食性种类,适宜大量培养。④发育快,排卵次数频繁,产卵持续时间长,繁殖量大的是较理想的种类。⑤在天然水体中大量出现的优势种,容易大量培养,值得重点培养研究。(2)驯化:方法是用桡足类原生活水体的水把采回的桡足类先养在一个稍大的容器内,试养数天,使其适应实验室的条件。包括温度、盐度、光照等的驯化。

养殖水体中有枝角类挠足类大量繁殖用什么药杀?

2、养殖水体中有枝角类挠足类大量繁殖用什么药杀?

枝角类(Cladocera)又简称“溞类”,水溞,俗称红虫,属无脊椎动物,甲壳纲,鳃足亚纲。身体短小(体长0.2~1mm,视具体种类而定),长圆形,分为头部和躯部,侧扁,体节不明显。除头部裸露外,身体其余部分包被于透明的介形壳瓣内。头部有2对明显的触角,第1对触角较小,第2对特别发达,可分为内枝和外枝,能在水中划动,为运动器官。胸肢4~6对,摆动时可产生水流,上有长刚毛,可将食物过滤后送入口中。雌雄异体,春夏两季连续多次孤雌生殖,产生大量个体。秋末行有性生殖,以受精卵越冬。绝大多数生活于淡水、池塘、湖泊、江河中,是鱼类的重要食饵,故俗称“鱼虫”。可人工培养,作鱼类的饵料,如蚤状溞。全世界仅有少数种类(约11种)分布于海洋沿岸水域,我国沿岸常见的仅5种。如乌喙尖头溞(Penilia avirostris)。枝角类的适应性广,繁殖力强,生长迅速,且营养价值高,干重粗蛋白含量达55%左右,是鲢、鳙、鲤、鲫等常规养殖鱼类鱼苗培育阶段和特种水产养殖幼体阶段的适口、易得的好饵料.枝角类的食性有两种:淡水枝角类主要滤食水中的细菌,单细胞藻类和原生动物;海洋枝角类则用游泳足捕捉水中的浮游生物。适合枝角类实行无性生殖的水质条件如下:水温:17-30℃,pH:

6、5-

8、5,咸度:淡水种可耐咸度2-3ppt,海水种则可耐高咸度。溶氧:1-5ppm,溶氧超过5ppm时,繁殖力会下降。桡足类 桡足类,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桡足亚纲。为小型甲壳动物,体长<3mm,营浮游与寄生生活,分布于海洋、淡水或半咸水中。桡足类活动迅速、世代周期相对较长,在水产养殖上的饵料意义不如轮虫和枝角类。桡足类基本特征:1.体纵长且分节,体节数不超过11节,头部1节、胸部5节、腹部5节。2.头部有一眼点、两对触角、三对口器。3.胸部具5对胸足,前四对构造相同,双肢型,第五对常退化,两性有异。4.腹部无附肢,末端具一对尾叉,其后具数根羽状刚毛。雌性腹部常带卵囊。5.变态发育。即有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

养殖水体中有枝角类挠足类大量繁殖用什么药杀

3、养殖水体中有枝角类挠足类大量繁殖用什么药杀

养殖水体中有枝角类挠足类大量繁殖用水蛛灵杀。水蛛灵为高效、广谱、低毒的生物抗寄生虫药。能增加虫体的抑制性递质r-氨基丁酸的释放及打开谷氨酸控制的氯离子通道,增强虫体神经膜对氯离子的通透性,从而阻断神经信号的传递,最终神经麻痹致死。主要用于杀灭海、淡水养殖水体中的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红虫、蚂蟥,适用于鱼、虾、蟹、鳖、海参、贝类、等养殖池塘,同时对中华鳋、锚头鳋等寄生虫也有良好的杀灭功效。具有安全、高效、刺激性小、耐药性低的优点。将水蛛灵用2000倍稀释后全池均匀泼洒。或沿池边水蛛密集处重点泼洒,不得超过全池使用量。水蛛灵每瓶100ml用于4-5亩水体(1米水深)。

扩展资料桡足类有害方面危害渔业,有些桡足类,如台湾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taihokuensis,常侵袭鱼卵、鱼苗,咬伤或咬死大量的仔、稚鱼,对鱼类的孵化和幼鱼的生长造成很大的危害,影响渔业生产。寄生虫的中间寄主,在剑水蚤和一些镖水蚤中,它们又是人和家畜的某些寄生蠕虫,如吸虫、绦虫、线虫的中间宿主。由于它们的存在,使这些寄生虫得以完成其生活史并传播,有害于人体和家畜的身体健康。枝角类的适应性广,繁殖力强,生长迅速,且营养价值高,干重粗蛋白含量达55%左右,是鲢、鳙、鲤、鲫等常规养殖鱼类鱼苗培育阶段和特种水产养殖幼体阶段的适口、易得的好饵料。枝角类的食性有两种:淡水枝角类主要滤食水中的细菌,单细胞藻类和原生动物;海洋枝角类则用游泳足捕捉水中的浮游生物。枝角类许多物种取食浮游植物,对控制淡水水体蓝绿藻有一定作用,被称为“经典操纵”,通过调节大型浮游动物的生物量,提高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效率,降低浮游植物的数量。但由于其消化分解后的物质并没有完全转移出水体而有复发风险,且该物种取食能力有限,无法取食体积超过40um的藻类,以及无法控制已成规模的藻类群体,所以其实际应用效果仍需论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枝角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桡足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蛛灵。

大头鱼的生活习惯是怎么样的?

4、大头鱼的生活习惯是怎么样的?

鳙(yōng)鱼是胖头鱼的学名,又称鲢鳙,中国著名四大家鱼之一。此鱼鱼头大而肥,肉质雪白细嫩,是鱼头火锅的首选。胖头鱼头大,占体长的三分之一,体侧发黑且有花斑,眼位较低。鱼脑营养丰富,其中含有一种人体所需的鱼油,而鱼油中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这是一种人类必需的营养素,可以起到维持、提高、改善大脑机能的作用。另外,鱼鳃下边的肉呈透明的胶状,里面富含胶原蛋白,能够对抗人体老化及修补身体细胞组织; 含水分充足,所以口感很好。  鳙鱼别称 :  又称花鲢,胖头鱼,黑鲢,黄鲢,松鱼(潮汕叫法),鰫鱼,大头鱼、摆佳鱼、花鲢鱼、大头鱼、鳙头鲢、鲸鱼。  鳙鱼的分布:  分布水域很广,从南方到北方几乎全中国淡水流域都能看到它的身影。鳙鱼属于滤食性鱼类,对于水质有清洁作用,一般鱼池、水库多于其它鱼类一起混养所以有人送它雅名“水中清道夫”。  鳙鱼的习性:  鳙鱼性温驯,不爱跳跃,行动较迟缓。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具有河湖洄游习性,平时多生活在有一定流速的江湖中。滤食性,主要吃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如剑水蚤)等浮游动物和原生动物,也吃部分浮游植物(如硅藻和蓝藻类)和人工饲料。鳙鱼的鳃毛较大主要以水中微生物为主,有时鱼虫小虾也照吞不误。

鲢鳙是什么鱼?

5、鲢鳙是什么鱼?

花鲢鲢鳙鱼又叫花鲢、胖头鱼、包头鱼、大头鱼、黑鲢(还有的地方叫麻鲢)、也有叫雄鱼。是淡水鱼的一种,头部大而宽,头长约为体长的1/3。鲢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又叫花鲢、胖头鱼、包头鱼、大头鱼、黑鲢(还有的地方叫麻鲢)、也有叫雄鱼。外形似鲢。侧扁。是淡水鱼的一种。头部大而宽,头长约为体长的1/3。口亦宽大,稍上翘。眼位低。鲢鳙鱼滤食藻类、浮游动物和有机碎屑。鲢鳙鱼称之为食浮游生物鱼类,通过鳃耙滤食藻类、浮游动物和有机碎屑等,食物组成随环境中的食物来源而有所变化,但很难摄食<10 um的食物颗粒。鲢鳙也被用于控制水体中大量爆发的蓝藻,称之为非经典生物操纵技术。鲢鳙也用于保水渔业或净水渔业。鲢鱼性急躁,善跳跃。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在鱼苗阶段主要吃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长达

1、5厘米以上时逐渐转为吃浮游植物,亦吃豆浆、豆渣粉和米糠等,更喜吃人工微颗粒配合饲料。适宜在肥水中养殖。也是大型鱼类,在天然河流中可重达30~40公斤。低温季节,食欲减退,但依然摄食,且多集中于河床及湖泊深处越冬。

雄鱼生活习性?

6、雄鱼生活习性?

雄鱼是什么鱼?产地在哪?  雄鱼又叫花鲢、胖头鱼、包头鱼、大头鱼、黑鲢、麻鲢、也叫鳙鱼。湖南人又叫它是大头麻鲢,学名叫“胖头鲢鱼”或“鳙鱼”。  雄鱼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很广,是池塘养殖及水库渔业的主要对象之一,主要生长在淡水湖泊、河流、水库、池塘里,在中国从南方到北方几乎淡水流域都有。    雄鱼的生活习性  滤食性,主要吃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如剑水蚤)等浮游动物,也吃部分浮游植物(如硅藻和蓝藻类)和人工饲料。从鱼苗到成鱼阶段都是以浮游动物为主食,兼食浮游植物,是典型的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  雄鱼的生活环境  雄鱼主要生长在淡水湖泊、河流、水库、池塘里。多分布在淡水区域的中上层。为温水性鱼类,适宜生长的水温为25—30℃,能适应较肥沃的水体环境。幼鱼及未成熟个体一般到沿江湖泊和附属水体中生长。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