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虾和蟹养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淡水养殖高效模式之--蟹鳖虾鳜生态混养技术
1、淡水虾和蟹养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发展特点养殖技术的突破已成为增效的必要手段近年来淡水虾蟹的市场价格一降再降,降速之快可谓是触目惊心,但养殖者仍有一定的利润空间,这与养殖技术的普遍提高是分不开的。
通过养殖技术的提高,养殖产量得到增加;通过降本节支,使养殖成本普遍下降。2002年,苗种成本在虾蟹养殖成本中的比例下降很快,为养殖获得效益打下了基础。此外,河蟹的生态养殖也得到了普遍推广,改变了过去通过混养肥水鱼来调控水质的做法,而是选择可形成茬口衔接的水草品种,一年四季河蟹池中水草不断,通过水草的调节达到最佳的生态环境。同时池底投放大量鲜活螺蛳,不仅可为河蟹提供大量的鲜活动物饵料,而且可吃掉河蟹的残余饵料,达到调节水质的目的。市场销售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虾蟹养殖面积和产量的不断增加,市场销售问题越来越突出,各地对开拓新市场、建立新的市场流通体系都给予了高度重视。近年来各主产区纷纷注册商标创名牌。如江苏省苏州的“阳澄”牌大闸蟹、昆山“大闸蟹”牌河蟹、安徽宿松县的“黄湘”牌的河蟹等。辽宁盘锦市也在做大做好河蟹的大市场,从2001年开始连续举办了三届蟹文化系列活动。近几年,盘锦市不断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稻田养蟹战略,使河蟹生产逐步走向了规模化和无公害化。但随着我国淡水虾蟹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面积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产量的急剧增加和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许多潜在的技术与管理上的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再加上加入WTO对虾蟹出口的冲击,使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发展方向加快淡水虾蟹原良种场建设通过建立淡水虾蟹原良种场,对品种进行优化选育或引进更新,向育苗场提供优质亲本,向广大养殖户提供优质苗种。适度控制养殖规模现在的市场表明,淡水虾蟹已告别短缺而进入买方市场,暴利的时代也已结束,各地不能再盲目扩大养殖规模。对现有养殖户,一方面要适当压缩,引导他们进行其他品种的养殖,切忌“一窝蜂”,以保证虾蟹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就是提高养殖技术,降低养殖成本。各地要因地制宜地总结和推广高产量、高品质和高效益的淡水虾蟹养殖模式,加大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力度,让广大养殖生产者了解、掌握和应用最新技术。加强病害防治工作要尽快建立起淡水虾蟹病害快速诊断、测报体系,及时跟踪各地的发病情况,让未发病地区及时做好预防工作。要加强病害防治技术研究,注意养殖环境的监测,确保优良的养殖环境和养殖安全。大力推广健康或无毒苗种的培育技术,从源头上防止病害的发生。重视产品的质量虽然这几年淡水虾蟹产量得到大幅度增长,但其品质却不尽如人意,这对我们整个产业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必须重视产品的质量。随着加入WTO,国内外对于虾蟹产品的检验将会越来越严格。对此,必须严格限制有关抗生素和其他化学药物的使用,加强养殖污水的管理,有效恢复养殖生态环境,要以生产无公害虾蟹为目标,做好养殖环境的修复工作,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行业监管体系。做好市场营销工作今后要努力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要争创名牌,扩大品牌效应。加强市场营销协作,加速市场信息传递和沟通。要注意培养一部分市场经纪人,加强和完善水产中介组织的建设,积极开展国内生产和市场信息的搜集、分析和发布。要引导企业和养殖户合理生产、加工和销售,尽可能地回避市场风险,防止一哄而上,促进虾蟹产业向规模化、效益化方向发展。
。
2、淡水养殖高效模式之--蟹鳖虾鳜生态混养技术
一、池塘条件及配套设施
1、池塘条件混养池塘要求环境安静,阳光充足,水源充沛,水质清新,排灌方便,面积15亩左右,平均水深
1、5m以上,最好有深水区和浅水区。放养苗种前要经过清淤、晒(冻)塘和消毒。
2、水系配套池塘的两端设进出水口,进水口设在水位最高的界面上,用水泥涵管伸入池内,出水口设在进水口对面。进出水口都用铁丝网封扎防逃,进水口还需加套筛绢制作的管袋,防止敌害生物随水进入。
3、防逃墙用水泥板、石棉瓦,矿石瓦或铝扳作围板,竹木桩支撑,细铁丝扎缝,土上部分0.5--0.7m,土下部分0.2---0.3m,四角建成弧形。
5,种草投螺池中进水后栽种或移植占池面积2/3的水生植物,包括沉水植物(伊乐藻、苦草等),挺水植物(芦苇,蒿草等)和漂浮植物(水花生、水葫芦、浮萍等);清明前后投放鲜活螺蛳,每亩300--500kg。
二、养殖操作技术要点
2、施肥投饵可根据季节、天气、水质等情况适当施肥,以培养和繁育天然饵料,供其养殖品种自由觅食。蟹和鳖属杂食性动物,其饲料有螺蚬蚌肉、小杂鱼虾、畜禽内脏和饼类、谷物类、麸皮及南瓜、土豆等,按其摄食情况采取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喂,鳖还可在食台上投喂少量猪肝、猪胰和专用配合饲料;鳜鱼以摄食池中的野杂鱼虾为主,如数量不足,可补充一定量的鲜活小杂鱼或小鲫鱼。
3、水质调节每天早晚巡塘一次,根据水质、天气、浮头情况随时加水增氧。正常情况每周加水一次,每次加水量视池塘水质情况,一般0.2--0.3m,保持溶氧充足,水位相对稳定,透明度在0.35m左右,水质达到“肥、活、嫩、爽”的要求。
5、捕捞成蟹在“重阳”节后捕捞,傍晚在塘边池埂上徒手捕捉,并结合地笼张捕,捕获的蟹用清水洗净后在蟹箱、蟹篓或专辟的小池中暂养,然后分规格、分雌雄打包运销;青虾常年用地笼张捕,采取捕大留小的方法,只要达到上市规格,都要捕出销售。鳜鱼、鲢鱼、鳙鱼等根据市场行情拉网捕捞销售;鳖采取于塘捕捉,暂养待售。
3、广东多品种淡水鱼和海水鱼虾蟹类贝类软体类养殖场都在什么地方?
广东多品种淡水鱼和海水鱼,虾蟹类,贝壳氧气养殖场一般都在广东汕头,汕头汕湛江阳江之类的。
4、北方地区淡水温室养殖什么样的虾合适?
虾类主要为南美白对虾、日本沼虾(青虾)、克氏原螯虾(淡 水小龙虾)、罗氏沼虾等养殖虾类。从近几年市场销售情况看,虾类一直是比较受欢迎的水产品。虾类的养殖现已成为我国水产业 中重要的支柱产业。2009年以来,虾类市场的变化不大。总的趋势是:青虾依然在高价位运行,零售价保持在50元〜60元/千克,克氏螯奸行情 继续看涨,平均零售价为25元〜50元/千克,尤其大规格克氏螯 虾售价上涨幅度较大。罗@沼虾和南美白对虾售价比较平稳,平 均零售价24元〜32元/千免,基本与2006年持平。(1) 日本沼虾(青虾)。青虾是我国土著种,江浙人喜爱吃, 消费市场稳定。虽然产量不高,但其价格高,养殖效益尚可。江苏省苏州、无锡以及南京等地都有大规模养殖,养殖方式有单养 也有混养,单养亩产130〜150千克,与鱼、蟹混养亩产30〜50 千克。 青虾抗病力强,一般养殖户都能掌握青虾的养殖技术,然而青虾早抱卵会造成自身生长缓慢,母虾还会不明死亡,养殖户 须防止青虾性早熟。另外自身寿命短,经过越冬的虾,7〜9月会死亡,农民要适时起捕。除此以外,青虾不宜与鲤鱼、鲫鱼等混 养。和其他品种混养时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为好,并要加强投料管理,防止青虾因饲料供应不足而互相残杀。(2) 罗氏沼虾。罗氏沼虾是江浙一带养殖的虾品种之一,扬 州和盐城等市有大规模养殖。据不完全统计,仅江苏省高邮市罗氏沼虾就已经形成具有10亿元产值的庞大产业群。2004年江苏 省罗氏沼虾总产为43218吨,比2003年增加6464吨。这个产量 与南美白对虾持平,但不到青虾总产的一半。 近年来罗氏沼虾生产面积与其他虾相比,所占比例逐渐缩减, 主要原因是:罗氏沼虾头大,可食部分少;只适合纯淡水养殖, 又对水温敏感,适合养殖的水域少;另外罗氏沼虾的口味也不及青虾。罗氏沼虾消费市场受挤压,市场价格也难以走高,利润空 间逐渐萎缩。罗氏沼虾虽然口味略逊于青虾,但其价格不高,如:市场每 500克10只左右的罗氏沼虾8月(批量上市时)批发价只有22元左右,这个价位能够被大多数消费者所接受,大众市场依。
5、花螺是在淡水养殖么?养殖成本如何?这两年销量如何?
养殖技术介绍 目前主要有池塘养殖、吊笼养殖、港湾围网养殖三种养殖方式。 池塘养殖 多用土池,也有用水泥池。土池养殖放养前应提前进行毒池、晒池。进水应通过闸网过滤,减少鱼、蟹、螺类等敌害生物进入养殖池。东风螺投苗数量为5~6万只/亩,规格以0.5~
1、5 cm的稚螺为宜。放养后保持水质相对稳定,潮间带土池应尽可能利用海洋每月两次的大潮期进行大换水改善水质;水泥池养殖日换水量约1/3。饲料每天早、晚投喂杂鱼肉、贝肉或虾肉等,饲料投喂前应去除骨、壳后用绞肉机或手工剁碎。日投饲量为东风螺总重的5~10%,当天实际投饲量应视残饵量而定。养殖水深在60~100 cm。可单养或与虾、鱼、其它贝类混养。经养殖8~10个月,东风螺可达上市规格。
6、淡水螃蟹养殖水出现氨氮和亚硝酸盐过高会有什么疾病?
主要应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改善水质,优化蟹的生存环境
1、池塘水深度。池塘水的深度总的要求是"春浅、夏满、秋勤、冬深"为标准。秋天水温仍然较高,池塘应加满水,平均水深
1、2m(深处
1、5m,浅处
1、0m),此期应每7-10天换水1次,并保持水位稳定,以减少螃蟹逃逸和洞蟹的形成。
2、优化水质。秋季、要求池水透明度在40cm以上。改善水质方法很多。例如每10天每亩池水施用生石灰15kg,以增加水体钙质的需要,同时生石灰也可杀死水体中一些病菌,增加水中氧气的作用。
3、增加池塘中水生植物覆盖面。在养蟹水域中,尤其是养蟹多年的池塘,水生植物资源遭到破坏。为了养殖好蟹,必须在池塘中种植水草,放养浮萍等水生植物,要使水生植物覆盖面积占养蟹池总面积的60%-70%。水生植物对养好蟹有很多益处。
(1)能吸收蟹的排泄物质及剩余残饵在水中产生的养分和氨气,水草本身在阳光下放出氧气,这样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2)隐蔽作用。螃蟹可躲藏在水草覆盖面下蜕壳,以防水老鼠伤害。
(3)有较好抗病毒和抑制病菌作用。
(4)遮荫作用,秋季有时气温还较高,螃蟹可躲在水草下面进行正常摄食、蜕壳。
(5)防逃作用:秋季因螃蟹成熟会出现生殖洄游逃逸,但蟹池中栽植水草,使其形成了良好的模拟天然生态环境,螃蟹会很少逃逸。 二、投足饵料 秋季螃蟹生长最快,蟹体需要营养也多。此期饵料配备要求做到精、粗结合,动、植物性饵料合理搭配,并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可利用的动物性饵料有小杂鱼、虾、螺蛳及蚌肉、鱼粉等;也可投喂蛋白质含量在40%以上的河蟹全价颗粒饵料。各种动、植物性饵料都应切成片或块,投放到水草的浅水区,日投饵量为塘存蟹量的5%左右,每天投饵2次,其中傍晚投饵量占总投饵量的70%。对吃不完的残饵,要立即捞出,以免败坏水质。 三、严防逃逸 "秋分"后池塘螃蟹活动较为频繁。防逃措施:
(1)种植水草,营造自然生态环境。
(2)及时捕捞出售性成熟蟹。每年霜降前后,一批二龄河蟹性腺成熟,表现为背壳呈墨绿色,雄蟹熬足绒毛粗长发达,螯足、步足刚健有力,雌蟹肚脐变成椭圆形,四周有小黑毛,此时蟹体内渗透压的淡水环境而要逃逸,或在越冬前后自然死亡,给养殖经济带来损失,因此应及时捕捞出售。
(3)加强管理,每天夜间及清晨要有专人巡塘,同时对已破损的防逃设施要及时修补。 四、注意防病 螃蟹的主要病害有纤毛虫病、黑鳃病。防治方法:
1、注意控制水温,防止发生感冒和消化不良。秋天的昼夜温度差别大,水温变化也大,河蟹常因不适应环境而感冒,导致食欲不振、甚至导致死亡。为此,平时要注意调节水位、控制水温,注入新水时温差不能大于2℃,同时,水面要长些水葫芦、绿萍等覆盖的水生植物(不大于水面1/2)。天气剧变时要加深水位,最好达
1、2m深。饲料配方要改变,不喂或少喂小麦、玉米、菜饼等难以消化的植物性饵料,而以动物性高蛋白质饲料为主,如蚯蚓、蚌肉、田螺等,既利蟹催肥,又防消化不良。投食要定时定量,水温下降时,饵料随之减少。
2、每7-10天,全池泼洒0.5ppm强氯精液消毒水体,平时在蟹饵料中添加土霉素,脱壳素等,防止蟹病的发生。当发生纤毛虫病时,可每亩每米水深泼洒1kg蟹安。一旦发现死蟹,应捞出将其深埋,找出病因,对症下药。另外采用人工捕捉、器械捕杀、药物毒杀等方法清除蟹塘出现的老鼠、水蛇、有害飞鸟等敌害。 二、池塘中溶氧的重要性 溶氧状况是影响养殖对象摄食量及饲料食入后消化吸收率,以及生长速度、饵料系数高低的重要因素。据有关研究资料,鱼类在溶氧3mg/L时的饵料系数,要比4mg/L时增大一倍,生长在溶氧7mg/L中的鱼生长速度比生长在溶氧4mg/L中的鱼快20%-30%,而饵料系数低30%-50%。当水中溶氧量达到
4、5mg/L以上时,鱼的食欲增强极为明显;达到5mg/L以上时,饵料系数达到最大值。同时,水中氨氮通常是在氧气不足时含氮有机物分解而产生的,或者是由于氮化合物被硝化细菌还原而成。在缺氧的情况下,氨就会积累,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使养殖对象中毒,摄食减少,生长缓慢,高浓度时会造成死亡。当养殖密度大,池水经常缺氧,水体中有机物含量过高的池塘很容易引起亚硝酸盐含量升高。当水中亚硝酸盐浓度积累到0.1mg/L后,鱼类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骚动不安或反应迟钝,严重时则发生暴发性死亡。 三、微管增氧设施的安装 主要有三种方式:
1、高压充气增氧。每6-10亩设1台
2、2千瓦空气增氧机,4月份在池底铺设内径
1、5cm、管身布满微孔的纳米软管,用石块等重物固定不让其上浮,软管离池底10cm,管距10-15m,每条软管两端与空气增氧机出气口相连。
2、低压充气增氧。每30亩设置1台3千瓦空气增氧机,适宜水深
1、2m,要求池底平坦。主管空气增氧机,适宜水深
1、2m,要求池底平坦。主管道采用PVC等塑料管,内径在6cm以上,支管道内径1cm,长度不超过35m,用钢筋水平固定,管道设置高低相差不能超过10cm,支管与支管之间相距8-10m。
3、配套增氧。高产养殖水面,在池塘对角各按装1台水车式增氧机,再配套微管增氧,同时开机,使池水形成微循环,增氧效果更好。 四、使用方法 4-5月份在阴雨天半夜开机增氧,6-10月份每天傍晚开机至第二天早上太阳出来后1小时结束,遇连续阴雨天和低气压天气增加开机时间。 成蟹养殖池塘的条件: 交通方便,环境安静;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无污染,排灌方便;池底平整,池埂坡比1:
2、5-3。 防逃设施: 主要有水泥砖墙、钙塑板围栏、聚乙烯网片围栏三种形式。目前普遍采用钙塑围栏,将钙塑板沿埂四周埋入土中20厘米压实,间隔1米用木桩固定。 杀菌消毒清塘: 清除过多的淤泥,只留淤泥10厘米左右,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每亩用量200-250公斤,达到彻底的清塘消毒,除杂除野,杀灭病菌,改善底质,药后7天,即过水1次,以排除污物,然后晒塘3-5天后加水。 蟹池里宜种的水草: 养殖一塘蟹,首先要种好一塘草,水草是河蟹喜爱吃的天然饵料之一,又能起到良好的净化水质的作用,而且是河蟹栖息、躲避敌害的场所。种水草的面积应占池塘面积的70%以上,主要品种有轮叶黑藻、苦草、伊乐藻等,轮叶黑藻、伊乐藻以移栽、扦插为主,苦草以播种方式种植。 蟹池里宜投放螺丝: 螺丝是河蟹喜食的天然饵料之一,又能净化水质。在蟹种放养前和市场和和,每亩投放鲜活螺丝300-500公斤,以培育河蟹的基础饵料。 蟹种的选择: 选择规格整齐、附肢完整、无病无伤、行动敏捷的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蟹种为宜。 蟹池合理放养: 一般蟹种放养要做到"三适""一暂养",即适当密度,适时放养,适中规格与先暂养后放养。蟹种放养密度,一般每亩为500-600只左右,这样使河蟹有一个充足的生活、生长空间,蟹种放养时间一般在每年的2月底至3月份为宜,若放种过早,则越冬伤亡较重,过迟水温上升,部份河蟹蜕壳,将影响下塘成活率。蟹种放养规格以每公斤100-200只为宜,规格过大,每第一次蜕壳困难,损伤较重;规格过小,则生长基数不大,影响上市规格。蟹种"暂养",是蟹种放养前必须的过渡阶段,需先在池中设置一块"暂养区",其暂养时间长短,应视水温和池中水草生长情况而定,暂养面积是放养面积的1/5左右。 科学合理投饵料: 河蟹是偏食动物性饵料的杂食性动物。在饵料投喂上,严格实行"四定四看"的科学投饵方法,掌握"前期精、中间青、荤素搭配"的原则。早晚各投喂1次,日投喂量一般占河蟹体重的3-4%,并以1-2小时内吃完为宜。在放养初期,以动物性饵料为主,主要品种是新鲜活小鱼、螺蚌肉等,以后逐步增加投喂植物性的精饲料量,如小麦、玉米、豆粕等,高温季节,不投动物性饵料,少投植物性精饵,多投青粗饲料,如水草、南瓜、马铃薯等,进入养殖后期,为河蟹促膘增重阶段,则应增加植物性精饲料和动物性饵料,保证河蟹吃饱吃好。 蟹池水质的控制: 一般水深保持在0.6-0.8米,高温季节调节到1-
1、2米。水质调节侧重于三个方面:一是勤换新水,一般7-10天换一次水,高温时每天注水10-20厘米,3天换一次水。二是调节水体的酸碱度,一般掌握在PH值为
7、5-
8、5之间。主要采用生石灰调节,7-10天全池泼浇1次,每亩每米水深用量在10-15公斤左右。三是用光合细菌来调节水质,每亩用量3-5公斤,全池泼浇,以转化水体中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控制有害细菌的滋生和繁殖。 蟹种培育阶段水质管理的方法? 蟹种培育阶段水质要求总的来说要"肥、活、嫩、爽",具体达到:溶蟹氧5mg/L以上,PH
7、5-
7、
8、透明度30-40厘米,氨氮0.1mg/L以下。因此,要采取以下管理方法:一是注换新水。由于前期施肥,培育活饵料,池水较浓,一期仔蟹以后,改投人工饲料,不需要较肥的水质,因此必须及时注换新水来进行调节。前期一般5天左右加水一次,每次提高3-5厘米。每隔7-10天换水一次,换水量25%左右。6月份以后,气温升高,水位应逐渐加深,7月份以后,保持水位
1、2-
1、5米。二是施用生石灰。除坚持注换新水外,还要不定期地施用生石灰调节水质。一般一个月左右(视水体肥度而定),施用生石灰一次,亩用量10公斤(1米水深),化水全池泼浇,施用时应避开幼蟹蜕壳期。三是施用光合细菌、EM原露等微生态制剂。光合细菌、EM原露等微生态制剂能转化吸收水体中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降低水体肥度,从而达到调节水质的目的。水质较肥的塘口10天至半个月施用1次,用量为每亩2-3公斤(PSB或EM原露),水质清瘦的塘口,一月施用一次即可。施用微生态制剂时,不可同时施用消毒剂如漂白粉、生石灰等,以免降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