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蜊的养殖环境要求很多人不知道,蛤蜊养殖的环境要,青蛤花蛤怎么养?活的时间常
1、蛤蜊的养殖环境要求很多人不知道,蛤蜊养殖的环境要
蛤蜊用发达的斧头脚挖沙子和泥巴,生活在洞穴里。当潮水涨到海滩表面时,伸出水管进行呼吸、摄食和排泄。潮水干涸后或遇到外界刺激,双壳闭合,或依靠脚的扩张活动,回到洞底,留下两个离滩面很近的由水管形成的洞。 蛤蜊的钻洞深度随个体大小、沉积物成分和季节而变化。当个体小、沉积物软或水温高时,钻洞的深度就浅。较大的,较硬的,或在寒冷的冬天,则潜入较深。但1般来说,洞穴的深度通常为3~15厘米左右。蛤蜊的养殖区要选择在潮汐流量大、地势平坦、含沙量高的低潮区海滩,或在水质和底质条件好的池塘,养殖区的交通要好,做好远离工业污染区的。
2、青蛤花蛤怎么养?活的时间常
生活习性 (1)栖息环境 蛤仔大多栖息在风浪较小的内湾、且有适量淡水注人的中、低潮区,但盐度较高的沿海岛屿和数米深的潮下带,也偶有发现;栖息底质,以含砂量为70%~80%的砂泥滩数量最多。在含砂量很少的泥滩和含泥量极少的砂地或砾石地带,虽也有发现,但数量甚少。 (2)生活方式 蛤仔是以发达的斧足,挖掘砂泥营穴居生活的。涨潮时,升至滩面,伸出水管进行呼吸、摄食和排泄等活动;干潮后或遇到外界刺激时,则双壳紧闭,或依靠足的伸缩活动,退回穴底,在滩面上留下两个靠得很近的由出、入水管形成的孔。 蛤仔的穴居深度,随其个体大小、底质组成和季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个体小的、底质较软的或水温较高的季节,穴居较浅;而个体大的、底质较硬的或在寒冷的冬季,则潜入较深。但总的说来。
3、蛤蜊需要怎么养
蛤蜊养殖技术:
1、养殖场的选择条件:成蛤的养殖场,应选择风浪较为平静,潮流畅通,地势平坦,砂多泥少的中、低潮区;
2、整埕:主要是先在埕地靠近港道处和潮下带的边缘,用芒草筑堤,以防蛤苗流失。大片的滩涂要用芒草围堤,隔成数块,便于管理。而后捡去埕面上的石块、杂物,用砂填好洼地,整平埕面;
3、播苗方法有干播和湿播两种:干播是退潮后埕地干露时,从停泊在埕地上的运苗船中卸下蛤苗。播苗时,要求播撒均匀,防止成堆集结,若潮水已上涨无法继续播苗或播苗未完成时,则应将蛤苗卸下,浸没于水中,待下1潮水再播;湿播是在潮水未退出埕面时,用船把蛤苗运至插好标志的埕地上,在标志范围内按量播撒均匀,播苗,应在平潮或潮流缓慢时进行,以免蛤苗。
4、蛤蜊应该怎么养
青蛤俗称蛤蜊、哈皮、圆蛤、黑蚬。 青蛤的贝壳近圆形,壳质薄而坚,两壳相等。壳顶突出位于脊侧中央,尖端前方弯曲,壳面有同心生长轮,细而密。壳表颜色有白色、棕色、黄色和黑色,1厘米以下的幼贝多呈紫色。 青蛤分布在我国南北沿海和河口沿岸的潮间带,多生活在近高潮区和中潮区的泥沙滩涂中。朝鲜、日本、琉球群岛也有分布。 青蛤是1种广温、广盐性贝类。青蛤的适应性较强,具有1定的抗污能力。对底质要求比较广,粗沙、泥沙、粉沙都能生长。多栖息在潮流畅通,水质清晰,有淡水流入,底栖硅藻比较丰富的近高潮区和中潮区上部的泥沙中。青蛤的壳色与底质环境密切相关,含泥多的底质,壳色呈黑色、粉沙质多呈白色。青蛤营埋栖生活,生活时以壳的前端向下,后端朝上,以足钻穴,。
5、蛤蜊如何养殖
1、养殖场地。蛤蜊的养殖产地要选择在潮流畅通,地势平坦,含沙量高的低潮区滩涂地,或者在水质和底质条件好的池塘,养殖产地的交通运输条件1定要好,做好远离工业污染区。滩涂地养殖要将其翻滩改,将翻出的泥沙经过潮水的冲刷和阳光的暴晒后,再整平,在易受潮水冲刷和泥沙覆盖的地区筑堤防洪,防止种苗流失。而池塘养殖则要做好堤坝、水闸整修,在放苗前1月先将池水排干,暴晒底质,做好消毒处理,在排放过滤海水养殖。
2、播苗。播苗的时间随苗种的个头而确定,1般白苗在4-5月,而中苗在12月至来年春季,而大苗则要在产,卵前。播苗有两种方法,干播和湿播,干播在退潮露出埕地后,将蛤苗均匀的撒播,防止成堆;而湿播则是在潮水未退埕地时,在潮流缓慢的地区均匀撒播,湿播。
6、十1月份青蛤养殖需要注意事项
进入11月份,气温逐渐下降, 青蛤 摄食下降,养殖鱼类已达到商品鱼规格。养殖户在11月养殖过程中主要注意以下事项,提前做好准备。 在11月上旬常规鱼仍需适量投饲,在晴好天气每天中午投食1次。由于大部分鱼类达到了起捕规格这时要对 青蛤 等常规鱼类要适时起捕,抓紧时间上市销售。 管理方面:冬季由于池塘水位较低,大部分池塘空池无鱼,正是对老化池塘进行清淤、修整、改造的好时机。条件较好的池塘也必须进行修整、改造,可以放干池水,挖去过厚的淤泥,让太阳曝晒池底,这样既可以杀灭淤泥中的病原体和野杂鱼类,又能够促进池塘底质的改良。同时要铲除杂草,加高、加固塘埂。池塘经过改造后能大大提高池塘的生产潜力。 对修整、改造好的池塘要用生石灰、清塘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