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螺的东风螺人工养殖展望,方斑东风螺的养殖技术

花螺的东风螺人工养殖展望



1、花螺的东风螺人工养殖展望

1990~2002年,国内先后有厦门大学、福建长乐海蚌场、南海水产研究所、湛江海洋大学等单位对东风螺的繁殖生物学、生态习性、人工育苗养殖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发表了有关的论文。 南海水产研究所近几年来结合生产在东风螺人工育苗养殖研究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00年8月上、中旬在广东南澳县开展试验,9月5日统计方斑东风螺出苗量为803万只,个体平均壳高为1~2 mm。 目前主要有池塘养殖、吊笼养殖、港湾围网养殖3种养殖方式。 2.2.1 池塘养殖 多用土池,也有用水泥池。土池养殖放养前应提前进行毒池、晒池。进水应通过闸网过滤,减少鱼、蟹、螺类等敌害生物进入养殖池。东风螺投苗数量为5~6万只/亩,规格以0.5~1.5 cm的稚螺为宜。放养后保持水质相对稳定,潮间带土池应尽可能利用海洋每月两次的大潮期进行大换水改善水质;水泥池养殖日换水量约1/3。饲料每天早、晚投喂杂鱼肉、贝肉或虾肉等,饲料投喂前应去除骨、壳后用绞肉机或手工剁碎。日投饲量为东风螺总重的5~10%,当天实际投饲量应视残饵量而定。养殖水深在60~100 cm。可单养或与虾、鱼、其它贝类混养。经养殖8~10个月,东风螺可达上市规格。



2、方斑东风螺的养殖技术

1、场地选择:选择无污染的海域,全年水质清澈,潮流畅通,抽水方便,避风防潮条件好,包括通讯、交通便利,电力供应充足。

2、养殖水环境:养殖用水经过沙滤,养殖水温12.6~29.6℃,海水pH值7.8~8.2,海水盐度26~33, 溶解氧5mg/L以上,光照用遮阳网来进行调节,不间断充气,每天换水量达100﹪以上。

3、养殖设施:养殖池为室内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现有鲍鱼育苗及养殖池,池上方遮光用95﹪以上的防晒网,池高100㎝为宜,池内布设气管和进、排水管口,排水排污便利,配备1套完整的发电、抽水、充气设备。

1、沙层的选择:沙颗粒直径为1.0~2.5mm适粒的石英砂最好,其次是近白色的海沙、河沙,沙径与螺壳高成正比例增长。

2、螺池的整理和消毒:池上方及4周挂上95﹪的遮阳网,在池底铺上干净、松软、颗粒适当的沙层,并用淡水冲洗干净,用漂白粉进行清池除害。

3、螺苗的挑选:螺苗要求规格差异不大,花纹较深且健康色,壳形完整,壳层较厚,活动力强,软体部丰满且无脱壳,摄食好。

4、投放螺苗时间:福建闽南沿海7月初前后投放壳高0.6~1.0㎝的螺苗是最佳养殖时间,经过3~5个养殖均陆续达到商品规格上市,即避免螺苗过冬增加养殖成本,又不影响次年鲍鱼苗的生产。

1、饵料种类:饵料以新鲜的鱼类、虾类、蟹类、贝类、头足类、多毛类等,视当地海区盛产品种为主,其中以虾蟹的营养价值较高,市场价格也较高,在工厂化养殖过程中,为了降低养殖成本1般投喂小杂鱼为主。

2、投喂方法:投料应该坚持4定,每天投饵1次,15:00~17:00时投喂,饵料量为螺体重的3~10﹪,亦可视投饵后1h略有剩余为宜,2h后及时清除残饵、鱼骨等。

1、水质的调控:需要每天适量换水,最好采取全天流水充气的养殖模式。

2、沙层的清洁:需定期冲洗沙层,清除池里的脏物、杂物。1般5~7d要冲洗1次,具体情况要根据螺的摄食情况及水温而定,水温越高,螺摄食量越大,底质恶化越快,沙层发黑严重需倒池换沙。

3、巡池观察:每4~6h巡池1次,巡查人员进出螺池时要洗净手脚,注意卫生,社绝病害传染。观察流水、充气是否正常,螺摄食、运动、爬壁情况,记录检查结果。

6、收获:方斑东风螺壳高达到2.6~3.5㎝时即可收获出售,其收获方法有两种:

1、过筛法:将沙和螺置于孔径1.0~1.2㎝的筛网中在水中过筛;

2、诱捕法:停投1次饵料,把饵料投放沙面上,10min左右用捞网捕获沙面上的商品螺,收集洗净过筛,即可上市。注意,此法1次抓不完,需多次收集,最后要尽量收干净。

7、包装运输:将洗净的螺在空气中晾干10~15min,过称,每称分别在10~15℃的冰海水中均匀浸泡降温3~5min,捞出晾干3~5min,逐称倒入外有泡沫箱的包装袋内封口,加盖封好泡沫箱即可运输。



3、花螺的养殖资料?

1、养殖生物学   1.1 栖息环境   1.1.1 分布 垂直分布于潮下带数米至数十米水深。   1.1.2 底质 方斑东风螺和台湾东风螺栖息底质以沙质为主,泥东风螺栖息于泥沙底质中。   1.1.3 对水温、盐度、ph值的适应性 东风螺水温适应范围14~33 ℃,最适水温23-30℃;盐度适应范围14~34,盐度低于12则大量死亡;ph值适应范围8.0~8.4。   1.2 移动习性   东风螺的活动具有日伏夜出的习性,白天潜伏在沙泥中并露出水管,夜间4处觅食。活动为匍匐爬行,能借助腹足分泌的粘液滑行活动。室内培养的稚螺常爬出水面附在池壁上。东风螺具有明显的迁移习性。   1.3 食性   1.3.1 幼体食性 人工育苗中,东风螺的幼虫发育到d形幼虫   1.3.1 幼体食性 人工育苗中,东风螺的幼虫发育到d形幼虫后就开始摄食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和角毛藻chaetoceros sp.。   1.3.2 稚螺食性 稚螺期间以鱼肉(或蟹、虾肉)糜为主食。   1.3.3 成螺食性 主食鱼、虾、蟹、贝等动物性饲料。在流水状态下,东风螺其嗅觉可达7~8 m;在静水状态下嗅觉只有1 m左右。 1.4 生长习性   1.4.1 幼体生长 水温24.0~27.0 ℃,方斑东风螺孵化出的幼体1般经25天培育即变态为稚螺;台湾东风螺孵出的幼体,经22天培育变态为稚螺。方斑东风螺变态时个体壳高平均为1300 μm,日平均增长速度为32.0 μm;台湾东风螺变态时壳高平均950 μm,日平均增长为24.5 μm。   1.4.2 稚螺生长 水温25.1~27.2 ℃,方斑东风螺稚螺经20天培育,个体壳高从1.5 mm长至5.7 mm,壳高日平均增长为0.21 mm。台湾东风螺稚螺经20天培育,个体壳高从1.5 mm长至5.8 mm,壳高日平均增长为0.22 mm。   1.4.3 苗种生长 水温22.0~25.5 ℃,方斑东风螺苗种经44天的浅海沉笼养殖,个体平均壳高从8.5 mm长至12.5 mm,壳高月均增长为2.7 mm;水泥池方式养殖,个体平均壳高从8.5 mm长至10.3 mm,壳高月均增长为1.2 mm。   1.5 繁殖习性   1.5.1 性别、性成熟年龄 东风螺为雌雄异体。雄性生殖系统由精巢、输精管及附属腺和雄性交接器等器官组成。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及附属腺和雌性交接器等器官组成。从外表1般较难区分其性别,通过解剖检查其生殖腺颜色,雌性生殖腺呈黑灰色,而雄性生殖腺呈桔黄色或浅黄褐色。东风螺行雌雄交配,体内受精,受精卵在卵囊内自雌体排至水中继续发育。东风螺性成熟年龄为1龄。   1.5.2 成熟期和繁殖期 栖息广东沿海的东风螺,其成熟期和繁殖期在4~9月,各地有异。每年海区水温逐渐升到25 ℃时,东风螺便陆续进入成熟期和繁殖期;1般雄性的成熟期较雌性稍长。在繁殖季节,雌雄性可多次交配繁殖,雌螺个体年均产卵量有几十万粒。   1.5.3 胚胎发育 东风螺胚胎发育的适应水温、盐度与亲体所处的环境条件有关。据我们观察,在水温22.5~25.6 ℃及微充气条件下,台湾东风螺在受精卵内完成胚胎发育破囊孵出的时间为5~7天;在水温24.0~27.5 ℃,幼虫发育至附着变态为稚螺的平均时间为22天。   

2、东风螺人工养殖展望   2.1研究概况   1990~2002年,国内先后有厦门大学、福建长乐海蚌场、南海水产研究所、湛江海洋大学等单位对东风螺的繁殖生物学、生态习性、人工育苗养殖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发表了有关的论文。   南海水产研究所近几年来结合生产在东风螺人工育苗养殖研究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00年8月上、中旬在广东南澳县开展试验,9月5日统计方斑东风螺出苗量为803万只,个体平均壳高为1~2 mm。   2.2 养殖技术介绍   目前主要有池塘养殖、吊笼养殖、港湾围网养殖3种养殖方式。   2.2.1 池塘养殖 多用土池,也有用水泥池。土池养殖放养前应提前进行毒池、晒池。进水应通过闸网过滤,减少鱼、蟹、螺类等敌害生物进入养殖池。东风螺投苗数量为5~6万只/亩,规格以0.5~1.5 cm的稚螺为宜。放养后保持水质相对稳定,潮间带土池应尽可能利用海洋每月两次的大潮期进行大换水改善水质;水泥池养殖日换水量约1/3。饲料每天早、晚投喂杂鱼肉、贝肉或虾肉等,饲料投喂前应去除骨、壳后用绞肉机或手工剁碎。日投饲量为东风螺总重的5~10%,当天实际投饲量应视残饵量而定。养殖水深在60~100 cm。可单养或与虾、鱼、其它贝类混养。经养殖8~10个月,东风螺可达上市规格。



4、海水养殖新秀 方斑东风螺

方斑东风螺简称东风螺,俗称花螺,隶属腹足纲、新腹足目、蛾螺科、东风螺属。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处于热带、亚热带的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沿海,是在我国分布的几种东风螺中个体较大,生长速度较快的1种优质贝类。它肉质鲜美,营养丰富,酥脆爽口,是近几年来国内外新兴的海鲜美食佳肴。 我国早在2000年已开始进行方斑东风螺的人工育苗攻关试验,并获得成功。继此之后,广东、福建等省也先后开展方斑东风螺养殖技术研究。2002年由海南省水产研究所承担实施的《方斑东风螺人工育苗与养殖技术研究》项目获取成功(该项目荣获海南省科技进步3等奖),为今后海南省大力推广发展方斑东风螺养殖生产提供了适用的科学技术依据。 近几年来,海南省已有琼海、文昌、临高、儋州、东方、澄迈等6个沿海市县40家海水养殖场(含公司)先后开展方斑东风螺养殖生产,到2005年5月底,全省总放养方斑东风螺水体2万多立方米,产量约80吨,产值超千万元,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已成为海南省沿海地区渔农发家致富的养殖生产的又1新亮点。 养殖方斑东风螺与其它贝(螺)类相比,它具有如下几方面优点: 1是螺苗来源保证,螺苗质量可靠。 3是螺苗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产量高。放养规格为0.8厘米~1.0厘米的螺苗,放养密度为700粒~1000粒/平方米,经6个月~7个月的饲养,成螺可达到100粒~140粒/千克的商品规格,1般产量为5千克~7千克/平方米,高则可达8千克~8.5千克/平方米。 5是生产设备简易,投资少,风险小,日常饲养管理技术难度不大,操作简单。 针对近年来海南省养虾生产因遭受病害困扰和虾价下跌等因素影响而滑陷低谷的现状,该省海洋与渔业厅于去年大力推广发展方斑东风螺养殖生产。去年下半年,海南省沿海市县掀起方斑东风螺养殖生产的热潮,截至2005年底,全省总放养方斑东风螺水体已迅速扩大至6万立方米,总产量302吨,总产值近4000万元。



5、无光室内可以养东风螺吗?

东风螺养殖方法 东风螺俗称花螺、黄螺、香螺、南风螺,学名方斑东风螺,属软体动物腹足纲蛾螺科东风螺属,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及东南亚沿海。东风螺呈长卵形,螺层大约8层,每个螺层长得篷圆,体表上长有黄褐色方块点斑状。头顶具触角2支,触角旁具1根长管,俗称“水管、钟吻管”,具呼吸与进食功能。具有粗壮的腹足,靠腹足分泌粘液爬行运动。东风螺因个体大、养殖周期短、抗病能力强等特点,为福建、广东、海南等东南沿海省份的热门海产养殖品种,已成功人工养殖十几年。

1、生长条件 东风螺喜阴怕光,夜间活动觅食,主要栖息在近海水下5~10米的的泥沙海底,适宜海区盐度19~30°;适宜生存水温为15~31℃,最适宜水温25~28℃;适应pH值7.8~8.8之间。 当水温低于12℃时会大面积死亡;pH值、水温环境因子波动激烈,将出现吃料慢、消化不良等应激现象;故人工养殖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气温、水温、水质影响因子(盐度、pH值等)变化,提前做好各种预防措施。

2、放养规格 放养规格0.8厘米以上的个体均匀且活力强的螺苗,投放密度1200~1500粒/㎡。池底铺设6~8cm厚沙层。下苗前的准备工作:池底及池壁使用100~200ppm高锰酸钾全面消毒,2小时后进水50公分,6小时后排干池水,再进水50cm并打开增氧机,保证水体清澈及溶氧量充足,即可投苗。投苗后泼洒医用葡萄糖10克/㎡和VC 2克/㎡,补充螺苗体力,预防螺苗的应激反应。

3、喂食 投苗次日即可投喂东风螺稚螺软颗粒饲料,第1餐投喂少量的配合饲料,观察东风螺的摄食情况,半个小时内吃完入沙为宜。投喂原则:每日1餐,连续投喂2~3天停料1天。应根据天气状况及水温变化,适当调整控制投饵率。 投饵量的控制直接关系养殖效益,故应精确控制东风螺饲料投饵量。投饵量计算公式如下: 当日基准投喂量=螺总体重×投饵率 螺总体重=个体体重×存塘数量 注:公式中投饵率因参照“东风螺配合饲料投饵率参考表”,并根据天气状况及水温等影响因子适当调整。 坚持早、中、晚的巡池观察,观察东风螺吃料状况,视天气气温,把握好投饵率。

4、水质调控 10—15天泼洒浓缩型的光合细菌1次,泼洒剂量为40ml/m³。每次使用光合细菌分为3天泼撒,且应于晴天的早上10点泼撒。泼洒后尽量少换水或不换水,打开增氧机,保持水体的溶氧量。

5、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以水质调节为主,秉承健康绿色的养殖理念,比如经常使用调节水体的微生物:EM菌、光合细菌、硝化菌、乳酸菌等生物制剂。



6、全部螺的图片和名字分别是?

螺的种类有:福寿螺、鹦鹉螺(鹦嘴螺)、花螺(东风螺、东风螺)、泥螺(泥蛳、梅螺)、香螺(马螺、响螺)、田螺(中国圆田螺)、鸡心螺(芋螺、芋头螺)、织纹螺(麦螺、乌螺)、唐冠螺(冠螺)、锥螺(尖尾螺、笋锥螺)、木瓜螺(油螺、椰子涡螺)、竖琴螺(杨桃螺、蜀江螺)、水字螺(6脚螺)、长鼻螺(长笛螺、长嘴凤凰螺)、猫眼螺(猫眼蝾螺)。

1、福寿螺福寿螺是常见的1种螺类,别称黄金螺、大瓶螺、苹果螺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瓶螺科、瓶螺属软体动物,原产于南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已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重大危险性农业外来入侵生物之1。

2、鹦鹉螺(鹦嘴螺)鹦鹉螺是稀有的大型海洋螺类,因螺旋形外壳形似鹦鹉嘴而得名,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软体动物门、头足纲、鹦鹉螺目、鹦鹉螺科软体动物的统称,全世界共有2属6种,常见的有异鹦鹉螺、大脐鹦鹉螺、珍珠鹦鹉螺、帕劳鹦鹉螺等。

3、花螺(东风螺、东风螺)花螺是常见的食用型螺类,学名东风螺,别称海猪螺、田螺、南风螺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狭舌目、蛾螺科、花螺属软体动物的统称,常见的有方斑东风螺和泥东风螺两种,被列为21世纪最有开发前景的海产养殖品种之1。

4、泥螺(泥蛳、梅螺)泥螺是常见的食用型螺类,别称泥蛳、麦螺、梅螺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头楯目、阿地螺科、泥螺属软体动物(泥螺属仅有泥螺1种),我国沿海地区均有分布,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5、香螺(马螺、响螺)香螺是常见的食用型螺类,别称马螺、响螺、金丝螺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狭舌目、蛾螺科、香螺属软体动物的统称,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均有分布,尤以黄海、渤海产量最高。

6、田螺(中国圆田螺)田螺是常见的1种螺类,学名中华圆田螺,别称螺坨,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田螺科软体动物的统称,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的稻田、沟渠、溪流、江河、湖库等水体中,自古以来就是备受青睐的水产品之1。

7、鸡心螺(芋螺、芋头螺)鸡心螺是常见的1种海洋螺类,学名芋螺,别称锥形蜗牛、芋头螺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新腹足目、芋螺科、芋螺属软体动物的统称,广泛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海洋中,常见的有紫罗兰芋螺、海军上将芋螺、协和芋螺等。

8、织纹螺(麦螺、乌螺)织纹螺是常见的1种螺类,别称海狮螺、麦螺、乌螺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新腹足目、织纹螺科、织纹螺属软体动物的统称,广泛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有剧毒,不能食用。

9、唐冠螺(冠螺)唐冠螺是1种大型海洋螺类,因贝壳形状酷似唐朝僧人的帽子而得名,别称冠螺,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唐冠螺科、唐冠螺属软体动物的统称,肉可食用,壳可供观赏或用于雕刻。十、锥螺(尖尾螺、笋锥螺)锥螺是常见的食用型螺类,因螺壳呈锥形而得名,别称尖尾螺、笋锥螺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锥螺科、锥螺属软体动物,我国东南沿海均有分布,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十

1、木瓜螺(油螺、椰子涡螺)木瓜螺是1种大型螺类,别称椰子涡螺、瓜螺、椰子螺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新腹足目、涡螺超科、涡螺科、木瓜螺属软体动物,广泛分布于热带及温带沙泥质浅海中,肉可食用,壳可作工艺品。十

2、竖琴螺(杨桃螺、蜀江螺)竖琴螺是常见的1种螺类,别称杨桃螺、蜀江螺、琴螺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新腹足目、杨桃螺科软体动物的统称,因外形艳丽、花纹优美、色调明亮而备受青睐,也可食用,我国东海、南海均有分布。十

3、水字螺(6脚螺)水字螺是1种大型海洋螺类,因具有6支管状棘酷似“水”字而得名,别称6脚螺,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凤凰螺科、蜘蛛螺属软体动物,肉可食用,贝壳可供观赏,也可制作成装饰品。十

4、长鼻螺(长笛螺、长嘴凤凰螺)长鼻螺是常见的海洋螺类,因前水管沟呈长针状而得名,别称长笛螺、长嘴凤凰螺、长鼻凤凰螺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凤凰螺科、凤凰螺属软体动物,肉可食用,贝壳形状奇特,可供观赏或制作装饰品。十

5、猫眼螺(猫眼蝾螺)猫眼螺是常见的食用型螺类,因爬行时顶着1个颜色酷似猫眼的口盖而得名,学名猫眼蝾螺,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原始腹足目、蝾螺科、蝾螺属软体动物,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热带海域。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