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鱼的养殖技术和密度,求生鱼养殖技术
1、黑鱼的养殖技术和密度
黑鱼的养殖密度与鱼种的大小有关,黑鱼的养殖密度较大,需要较大的面积进行养殖,密度太小会影响它们生活的水质,从而影响黑鱼的生长。若池塘的水源条件好或者进出水的排水条件好,可以适当增加密度,饵料的好坏也可以影响密度。黑鱼种1般有野生和人工繁育的两种来源,不管选择哪种来源,在入塘之前都要进行仔细的筛选,选择大小相似、有活力的鱼种。鱼种来源最好选择当地生产的鱼种。投放的规格是根据市场上售卖的商品黑鱼规格来决定的。需要根据养殖的技术、饲料的来源等因素决定放养的密度。1般建议选择80克左右的鱼苗来放养,这对每年9月至10月的放养非常有利。此时,鱼种的觅食能力强,可摄食恢复体质,提高越冬成活率。下塘前必须严格消毒,1般采用3%至5%的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或10p。
2、求生鱼养殖技术
黑鱼,学名乌鳢,性情凶猛,捕食小鱼、蛙等小动物,本是淡水养殖的敌害,但由于其味美价高、养殖简单、效益显著,故近几年已成为养殖热门之1。 养殖池塘的条件。养殖黑鱼,鱼池面积不宜过大,以1~2亩为佳。水深1.5~2米,底泥宜浅,进、排水口须设防逃网。放养前用生石灰对鱼池进行消毒。同时,在池塘4周种植80~100厘米宽的水浮莲。这样,既可防止黑鱼跳出池外,又可遮阳。 放养鱼种。在集市上买鱼种,虽然价格较低,但规格不1,且由于捕捉等原因而导致的鱼体受伤,故下塘前必须消毒,可用2.5%~3%的食盐水或0.001%的漂白粉液浸洗鱼体15~20分钟。 鱼种放养密度要根据饲料和水质等条件来确定,1般每亩放养体长10厘米左右的鱼种1000~1500尾,。
3、生鱼养殖技术与管理
池塘消毒:生鱼在放养前,对池塘泼洒生石灰消毒。 鱼种投放:选择反应敏捷、健康的生鱼鱼种进行投放,每亩最多放入两千5百尾。 饵料投喂:上午十点和下午3点定时投喂饵料。 日常管理:定期采取增氧措施。 生鱼的养殖方法
1、池塘消毒 生鱼在养殖时,要对池塘进行消毒处理,在放养前泼洒生石灰,也可以在池塘中种植宽1米左右的水浮莲,不仅可以防止生鱼跳出池塘,还能起到遮阴防晒的作用。
2、鱼种投放 选择反应敏捷、健康的生鱼鱼种进行投放,每亩最多。
4、生鱼的水产养殖
中国的鳢科鱼类共有7个种,它们分别是乌鳢、斑鳢、月鳢、宽额鳢、纹鳢、线鳢和长身鳢。其中只有乌鳢是1个广布种,分布于全国各大水系,产量也最大,斑鳢、月鳢和宽额鳢仅分布在华南地区,包括台湾省和海南省;而纹鳢、线鳢和长身鳢则相当少见,分布区十分狭窄,仅见于云南省的怒江、澜沧江水系,经济价值小。人们习惯于将鳢科鱼类通称为乌鱼、黑鱼(北方和华东地区)、才鱼(湖北、湖南)、生鱼、木鱼(广东、香港地区)、乌棒(西南地区),此外还有斑鱼、孝鱼、蛇头鱼、文鱼等地方名。乌鳢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无论是湖泊、水库、河川、溪。
5、生鱼养殖病害防治
生鱼抗病力强,在天然水域中很少发病。但在人工高密度养殖环境中,池塘内有害物质造成的危害,病原体的侵袭,鲜活饵料可能携带的病菌,操作不慎引起的感染及生鱼本身因环境条件的变化造成抗病力减弱的原因,导致发病率增加。因此,对生鱼的疾病,应以防为主,注意观察,及时发现,积极治疗。 主要发病原因 1、鱼体受伤 在捕捞、分养、运输过程中,因操作方法不当而使鱼体表擦伤;另外,同池放养的鱼种大小相差较大,当食物缺乏时,相互咬伤,甚至弱肉强食;再次,鱼池不合理,如水泥池底质、池壁粗糙,鱼体活动摩擦受伤或受惊碰伤。鱼体表1旦受伤,就易发病。 2、水质不良 集约化养殖生鱼,由于密度大,长时间大量投喂饲料,池内排泄粪便沉积日渐增多,为病原体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场所,当达到1定。
6、黑鱼如何养殖?
1、亲鱼池的选择 黑鱼亲鱼放养池的大小应根据每1次繁殖量的多少而定。例如1次能繁殖50~70对,基本上按每10平方米放养1对的原则,则选择0.6~1亩的池塘;如果1次只能繁殖30~40对,则选择0.3~0.6亩的池塘。因为黑鱼拉网捕捞起捕率较低。
2、放养前准备工作 放养前做好鱼池的清整消毒工作,1般采用干塘消毒。若淤泥过厚,要挖掉过多的淤泥,留下20厘米深左右。每亩用50~75公斤生石灰清塘,注水10天后可以放养亲鱼。在池中养殖少量的水花生、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以供黑鱼隐避栖息。
3、亲鱼放养要点 亲鱼的放养关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