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弧菌多用什么药好使而且快(我这是苗室养的)求大神解决?弧菌对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影响

南美白对虾弧菌多用什么药好使而且快(我这是苗室养的)求大神解决?



1、南美白对虾弧菌多用什么药好使而且快(我这是苗室养的)求大神解决?

弧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都会存在,对虾的生长危害很大。每隔10天检测1次弧菌,超标要及时处理。 处理方法:(1)拜净150毫升/亩消毒,控制弧菌在安全范围之内,24小时后诺碧清生物净水剂20~50克/亩补充有益菌。(2)预防虾体弧菌超标,内服氟伴欣5克/公斤饲料,隔天后诺碧清生物净水剂2克/公斤拌料内服,1天2次,连用3天。(3)拜生因5克+拜激灵5克+速补5克/公斤饲料增加营养,提高免疫力,1天2次,连用7天。

弧菌对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影响



2、弧菌对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影响

对虾“红腿病”,又名红肢病、红体病,是由多种弧菌所致,给对虾养殖带来较大危害,笔者多次用中草药防治,效果较满意,现介绍如下:   1 发病情况  1998年福鼎市前岐镇上屿对虾养殖场,养殖面积30hm2,5月下旬放长毛对虾苗600万尾,暂养15天无计数投入大池。桐城镇塔下养殖场,养殖面积16.67hm2,也于5月下旬放长毛对虾苗400万尾,暂养12天无计数投入大池。两场虾苗投放大池后均采用鲜小杂鱼和人工配合饵料交替投喂。于7月下旬两个虾池的对虾开始发病,出现死亡并逐渐增多。  2 临床症状及诊断  2.1 临床症状对虾摄食量大量减少,病虾在池里游泳无方向性,活动力减弱,对外界惊扰反应迟钝。捞取病虾肉眼观察,病虾附肢变红,特别是游泳足呈鲜红色,步足及尾扇呈红色,腮部变黄,腮丝上有明显黄褐色斑点。  2.2 虾池环境虾池水色呈绿色,水温31℃,测试水的PH值为8.6,池底沉有相当数量的死虾,死虾全身发红。询问虾农防治情况,得知近来多次用氯霉素拌料投喂,但效果不明显。  2.3 镜检诊断病虾血淋巴液稀薄,失去原有的浅蓝色,由透明变浑浊,凝固缓慢。取病虾血液做革兰氏染色,在1000倍油镜下镜检,见有颜色带微红的弯曲短杆菌,初步诊断为弧菌病所致,但属于哪1菌种有待于进1步分离鉴定。  3 治疗  根据虾池的水质,首先采取大量换水。用40目以上的筛绢网过滤,缓慢进水。同时用中草药治疗,即土黄连3kg(全株干制)、十大功劳4kg(干)、千里光5kg(干)、大青叶6kg(干)、狼尾草7kg(干)、狭叶十大功劳7kg(干) 等粉碎后与1000kg 配合饲料混合拌均,制成颗粒料。开始少量多餐投喂,3天后对虾摄食量有所增加,即增加投喂量,天后基本恢复正常。 同年8月初福鼎市白琳镇藤屿对虾养殖场,养殖面积23hm2,投放虾苗400万尾,桐城镇玉塘村对虾养殖场8hm2,投放虾苗200万尾,用上方中草药2/3的剂量粉碎后拌料制粒喂养,预防对虾“红腿病”,直至收虾前5天停止使用药物饵料投喂。在添加中草药预防的同时,对虾池每周换水1次,10天左右补充淡水1次,促进对虾脱皮。从投药至收成均无发生病害,养殖60天,平均80尾1kg,虾体饱满,色泽良好,平均每公顷产量达1275kg。而毗邻的几个对虾养殖场的对虾未采用预防措施,结果仍患有“红腿病”,损失严重。  4 体会  对虾“红腿病”的病原菌主要是鳗孤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等,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常见于水和土壤中,也是虾池的常在菌群,当对虾健壮、环境条件优良时,1般不会引起发病。但当环境条件对病原菌的生长适宜时(如水中有机质丰富、水温高、盐度低等),病原菌大量滋生繁殖,表现致病性。因此,在养殖对虾时必须在投苗前做好清池消毒,选择健壮虾苗,投放虾苗密度不宜过大,投喂饵料要适当,不宜过量。对虾池要经常换水,与此同时,要切实做好预防工作。此次用青草药分别对两个池的病虾治疗和对两个虾池的虾进行预防“红腿病”均取得满意的效果,不仅成本低,使用方便、疗效高,而且还能起预防作用,比用抗生素类优越,又无药物残留。

南美白对虾弧菌发病的原因有哪些?怎么预防?



3、南美白对虾弧菌发病的原因有哪些?怎么预防?

虾塘中弧菌爆发的原因

1、长时间不改底容易引发弧菌病弧菌生存需要附着在有机质上,长时间的不改底,造成底部残饵粪便越来越多,创造了弧菌适合生长的环境,弧菌就会大量的繁殖。

2、虾塘底部缺氧容易引发弧菌病弧菌包括大部分的细菌都喜欢生长在厌氧的环境中,我们在养殖过程中池塘上层水体溶氧往往是足够的,而池塘底部往往是厌氧的环境,弧菌在缺氧的条件下繁殖很快。因此池底会有大量弧菌生成,对虾又是在池底活动因此引发弧菌感染。

3、养殖品种免疫力差引发弧菌病弧菌病的爆发是1种条件致病菌,我们养殖的品种都是有1定免疫力的,免疫力强的对虾1般是不会被感染的,往往被感染的是那些体质弱的,免疫力强的养殖品种往往是不容易发病的。养殖水体瞬息万变,重中之重以预防为主,因此,对弧菌最好的方法不是杀灭,而是抑制弧菌在安全范围内,防控弧菌病爆发!保持水体溶氧,特别是投食之后2小时内。 加强工具的消毒管理,加强吸污和换水。保持养殖环境清洁,及时隔离病虾防止相互传染。长期拌料使用华昌优兰宝-丝兰提取物抑制弧菌,效果十分显著。

南美白对虾养殖塘内出现死虾怎么办?



4、南美白对虾养殖塘内出现死虾怎么办?

南美白对虾的“偷死病”学术上称EMS(早期死亡综合症)或“急性肝胰腺坏死症”,多发生在养殖期60天内,病虾体色呈白浊并微红,肝胰腺肿大,质地松软,颜色淡白或淡黄色,继而萎缩。发病时,病虾通常在水面游动或趴伏在池塘边,失去食欲,胃空肠空,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有的仅在3~5天就全塘排弃。“偷死病”目前仍未能竭止,已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并检测出是病毒或弧菌感染、急性中毒等。  如何预防“偷死病”  南美白对虾的“偷死病”是细菌或病毒性感染,如果我们陷入使用药物杀毒灭菌的迷局中则将无法解脱,其不但有悖于食品安全,事实也证明施放药物往往加重虾的肝胰腺负担,从而加速死亡。正确的方法是恢复前人行之有效的休耕轮作、合理放养、避免病源积累,并结合营养强肝、增强虾的抗病能力而开展综合防治。  

1、池塘休整。经过1年的养殖,年终收捕产品后利用雨水少、北风干燥的冬季干塘清淤曝晒,杀灭病源,促使土壤分子的电位还原,恢复池塘注水后的活性,有效吸收分解有害物质,为来年的正常养殖打下基础。  

2、合理疏养。在珠3角每亩池塘放养南美白对虾不超过5万尾(罗氏沼虾约2万尾)为好。合理疏养不仅水质良好,还能加速虾的生长,易养成大规格商品虾。如近年肇庆恢复上世纪80年代的养殖罗氏沼虾方法,池塘种植茜草,每亩投苗1万尾~2万尾,由于池塘开阔,又有茜草吸收氨氮和光合增氧,虾长至50克以上,经济效益好。  

3、轮养混养。养殖虾类的池塘每隔1年~2年轮换养殖鱼类,或者鱼虾同塘养殖。生产实践表明鱼虾轮换养殖能改变池塘的生态环境,减少病源的积累;其次是鱼虾同塘养殖也有类似效果,适当混养肉食性鱼类吞食病虾、死虾,清洁池塘,能减少虾病传染暴发。  

4、池塘暂时改作种植。对于养殖年代长久、病害严重的池塘,产品收捕后干涸池底进行犁耕种植蔬菜或其它植物,半年以上,再整理注水投苗养殖。  

5、移场育苗。为了方便出售虾苗大多数育苗场都建在养虾区内或集中同1个地方,这就容易遭受病源感染,育苗产量低、质量差。1些育苗场滥用药物维持虾苗产量,但生产出来的“药苗”容易夭折,或成为养不大的“老仔虾”。因此育苗困难的苗场可搬离旧址,寻找“干净”的地方生产。例如中山市“永昌”罗氏沼虾育苗场搬至1处群山水库旁,大大地改善了生产,成为珠3角地区1个颇有名气的育苗场。  

6、保持良好水质环境。虾塘要分别设有进、排水河,而且进水口在排水口的上游,避免重复纳入病塘排出的脏水。虾塘水质的主要理化因子要控制在良好状态,其中溶解氧要充足,酸碱度、氨氮等正常。珠江口地区养殖南美白对虾要求水质至少要有1‰~3‰的盐度,尤其是幼苗期的盐度更应高些,水质过淡容易应激引发虾病。

南美白对虾弧菌病怎样预防?



5、南美白对虾弧菌病怎样预防?

感染症状:水体偏绿、塘边有绿色死藻,虾有慢性肠类,慢料,肝脏白膜不明显。 处理方法:用中询生物蛭弧菌-克弧灵, 【用法】水体泼洒 常规用量:用水稀释后直接泼洒,用量为150ml/亩*米,每周1-2次。 水体环境恶化时:用水稀释后直接泼洒,用量为300ml/亩*米,连用3-5次。 1般72小时内弧菌数量下降到安全值以下。 感染对虾早期为红腿红尾、红须断须、肝胰脏发红、肠胃发红等症状,后期多表现为空肠、空胃、肝胰脏萎缩、红体、偷死等症状 。 以上方法能够快速精准的识别弧菌,并以无鞭毛端为先导,接触弧菌后快速旋转,通过弧菌细胞壁进入周质空间,然后使其膨胀成 球状蛭弧体,短时间内就可完成繁殖并破裂弧菌胞体,释放到水中的新生蛭弧菌进入下1个裂解弧菌的循环。中询蛭弧菌可全天候 使用,不受天气、溶氧、有机物、水质和pH值等环境因素影响。不对水体有益菌、藻类、浮游生物、养殖水生动物有影响。对因弧菌 引起的白便、拖便、肠炎、肝胰腺病变、红须、红尾、红腿、行动迟缓、吃料减慢有显著效果。

弧菌对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影响



6、弧菌对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影响

对虾“红腿病”,又名红肢病、红体病,是由多种弧菌所致,给对虾养殖带来较大危害,笔者多次用中草药防治,效果较满意,现介绍如下:   1 发病情况  1998年福鼎市前岐镇上屿对虾养殖场,养殖面积30hm2,5月下旬放长毛对虾苗600万尾,暂养15天无计数投入大池。桐城镇塔下养殖场,养殖面积16.67hm2,也于5月下旬放长毛对虾苗400万尾,暂养12天无计数投入大池。两场虾苗投放大池后均采用鲜小杂鱼和人工配合饵料交替投喂。于7月下旬两个虾池的对虾开始发病,出现死亡并逐渐增多。  2 临床症状及诊断  2.1 临床症状对虾摄食量大量减少,病虾在池里游泳无方向性,活动力减弱,对外界惊扰反应迟钝。捞取病虾肉眼观察,病虾附肢变红,特别是游泳足呈鲜红色,步足及尾扇呈红色,腮部变黄,腮丝上有明显黄褐色斑点。  2.2 虾池环境虾池水色呈绿色,水温31℃,测试水的PH值为8.6,池底沉有相当数量的死虾,死虾全身发红。询问虾农防治情况,得知近来多次用氯霉素拌料投喂,但效果不明显。  2.3 镜检诊断病虾血淋巴液稀薄,失去原有的浅蓝色,由透明变浑浊,凝固缓慢。取病虾血液做革兰氏染色,在1000倍油镜下镜检,见有颜色带微红的弯曲短杆菌,初步诊断为弧菌病所致,但属于哪1菌种有待于进1步分离鉴定。  3 治疗  根据虾池的水质,首先采取大量换水。用40目以上的筛绢网过滤,缓慢进水。同时用中草药治疗,即土黄连3kg(全株干制)、十大功劳4kg(干)、千里光5kg(干)、大青叶6kg(干)、狼尾草7kg(干)、狭叶十大功劳7kg(干) 等粉碎后与1000kg 配合饲料混合拌均,制成颗粒料。开始少量多餐投喂,3天后对虾摄食量有所增加,即增加投喂量,天后基本恢复正常。 同年8月初福鼎市白琳镇藤屿对虾养殖场,养殖面积23hm2,投放虾苗400万尾,桐城镇玉塘村对虾养殖场8hm2,投放虾苗200万尾,用上方中草药2/3的剂量粉碎后拌料制粒喂养,预防对虾“红腿病”,直至收虾前5天停止使用药物饵料投喂。在添加中草药预防的同时,对虾池每周换水1次,10天左右补充淡水1次,促进对虾脱皮。从投药至收成均无发生病害,养殖60天,平均80尾1kg,虾体饱满,色泽良好,平均每公顷产量达1275kg。而毗邻的几个对虾养殖场的对虾未采用预防措施,结果仍患有“红腿病”,损失严重。  4 体会  对虾“红腿病”的病原菌主要是鳗孤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等,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常见于水和土壤中,也是虾池的常在菌群,当对虾健壮、环境条件优良时,1般不会引起发病。但当环境条件对病原菌的生长适宜时(如水中有机质丰富、水温高、盐度低等),病原菌大量滋生繁殖,表现致病性。因此,在养殖对虾时必须在投苗前做好清池消毒,选择健壮虾苗,投放虾苗密度不宜过大,投喂饵料要适当,不宜过量。对虾池要经常换水,与此同时,要切实做好预防工作。此次用青草药分别对两个池的病虾治疗和对两个虾池的虾进行预防“红腿病”均取得满意的效果,不仅成本低,使用方便、疗效高,而且还能起预防作用,比用抗生素类优越,又无药物残留。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