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的水质要求怎么看,使用什么可以净化池塘水质?水产养殖的水质要求怎么判断?
1、水产养殖的水质要求怎么看,使用什么可以净化池塘水质?
要求:
1、 温度;18—35℃为正常温度,25—32℃为最适宜生长温度。
2、 PH值;
6、5—
8、5,低于
6、5肥效不能正常发挥优势,氨氮、硫化氢等毒性增大,易缺氧浮头。
3、 盐度;0—1%,盐分过高会影响淡水中生物的正常生长繁殖。
4、 氨氮;0—0.02mg/L,过高会损坏鱼、蚌的鳃,高于0.5时会引起无法进食和呼吸,直至死亡。
5、 硫化氢;0—0.1mg/L,过高会损坏鱼、蚌的中枢神经,高于0.5时会引起患病或死亡。
6、 亚硝酸盐;0—0.02mg/L,过高会引发出血病,是诱发暴发性疾病的重要因子,高于0.5时会引起患病或死亡。
7、 有效磷;0.2—1mg/L,低于0.2水体中的优质藻类生长受到影响,甚至出现水华,不利于鳙、鲢、蚌的生长。
8、 透明度;20—30cm,过高肥度不够,过低影响光合作用。
9、 溶解氧;≥3mg/L,小于3mg/L会影响鱼类的摄食,小于2mg/L时会出现浮头,小于1mg/L会出现泛塘,直到大量死亡。养殖用水的诸多化学性质中,对鱼类关系最密切的是溶解气体与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质。方法:一、溶解气体水中溶解有多种气体,它们的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由空气中直接溶解入水体,二是由水中生物的生命活动以及底质或水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而在水体中产生,水中气体的溶解是因水体环境而出现差异,其差异如下。与水体温度成反比,水温升高,气体的溶解降低。 与大气压成正比,气压增大,气体溶解度相应也增大。 与水中杂质浓度成反比,杂质多的水会降低气体的溶解度。
1、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少而多变,淡水水体中溶解氧的饱和度仅为8—10mg/L,不到空气中氧含量的1/20,海水溶解氧的含量更少。这表明水中鱼类的呼吸条件较差,不时都有面临缺氧窒息的威胁。由此可见,掌握水中溶解氧的动态规律对水产养殖的重要。水中溶解氧的来源有两个;一是大气中的氧与水面接触溶解入水中,二是水生植物在光合作时所释放的氧气,大气中溶入水中的氧不到植物光合作用所产氧量的1/10。
2、硫化氢;硫化氢是在缺氧条件下,由含硫有机物分解而形成的,或者是在富有硫酸盐的水中,由硫酸盐还原变成硫化物,然后再生成硫化氢。硫化物和硫化氢对鱼类都是有毒的,硫化氢的毒性最强。一般硫化物在酸性条件下,大部分以硫化氢形式存在,当水中溶解氧增加时,硫化氢即被氧化而消失。硫化氢对鱼类的毒害作用就是与血红蛋白中的铁化合,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的能力,造成鱼组织缺氧。因此,在养殖中要特别注意硫化氢的存在。
3、氨氮;氨氮在氧气不足时由有机物分解而产生,或者由于氧化合物被反消化细菌还原而生成。水生动物代谢的最终产物都是以氨的状态排出。氨氮对鱼类及其它水生生物是有毒的,即使浓度很低也会抑制鱼类的生长,必须密切注意。若池塘已成循环系统则不用专门净化,建议你种一些水草或安装过滤器。再不行就只能全换水与投药了。
2、水产养殖的水质要求怎么判断?
做好水产养殖首先要做好水质问题,把水养好了那么养殖就不成问题了,其实判断水质要求很简单使用ph检测就好了,达到要求就可以了,市场上有很多的调水养水的不过想使用那种长期稳定的只用冠菌龙了。很多养殖户都很认可。
3、水产养殖的水质要求怎么判断?
做好水产养殖首先要做好水质问题,把水养好了那么养殖就不成问题了,其实判断水质要求很简单使用ph检测就好了,达到要求就可以了,市场上有很多的调水养水的不过想使用那种长期稳定的只用冠菌龙了。很多养殖户都很认可。
4、请问水产养殖对水源,水质有什么要求?
1、 温度;18—35℃为正常温度,25—32℃为最适宜生长温度。
2、 PH值;
6、5—
8、5,低于
6、5肥效不能正常发挥优势,氨氮、硫化氢等毒性增大,易缺氧浮头。
3、 盐度;0—1%,盐分过高会影响淡水中生物的正常生长繁殖。
4、 氨氮;0—0.02mg/L,过高会损坏鱼、蚌的鳃,高于0.5时会引起无法进食和呼吸,直至死亡。
5、 硫化氢;0—0.1mg/L,过高会损坏鱼、蚌的中枢神经,高于0.5时会引起患病或死亡。
6、 亚硝酸盐;0—0.02mg/L,过高会引发出血病,是诱发暴发性疾病的重要因子,高于0.5时会引起患病或死亡。
7、 有效磷;0.2—1mg/L,低于0.2水体中的优质藻类生长受到影响,甚至出现水华,不利于鳙、鲢、蚌的生长。
8、 透明度;20—30cm,过高肥度不够,过低影响光合作用。
9、 溶解氧;≥3mg/L,小于3mg/L会影响鱼类的摄食,小于2mg/L时会出现浮头,小于1mg/L会出现泛塘,直到大量死亡。养殖用水的诸多化学性质中,对鱼类关系最密切的是溶解气体与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质。 一、溶解气体 水中溶解有多种气体,它们的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由空气中直接溶解入水体,二是由水中生物的生命活动以及底质或水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而在水体中产生,水中气体的溶解是因水体环境而出现差异,其差异如下。 与水体温度成反比,水温升高,气体的溶解降低。 与大气压成正比,气压增大,气体溶解度相应也增大。 与水中杂质浓度成反比,杂质多的水会降低气体的溶解度。
1、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少而多变,淡水水体中溶解氧的饱和度仅为8—10mg/L,不到空气中氧含量的1/20,海水溶解氧的含量更少。这表明水中鱼类的呼吸条件较差,不时都有面临缺氧窒息的威胁。由此可见,掌握水中溶解氧的动态规律对水产养殖的重要。 水中溶解氧的来源有两个;一是大气中的氧与水面接触溶解入水中,二是水生植物在光合作时所释放的氧气,大气中溶入水中的氧不到植物光合作用所产氧量的1/10。
2、硫化氢;硫化氢是在缺氧条件下,由含硫有机物分解而形成的,或者是在富有硫酸盐的水中,由硫酸盐还原变成硫化物,然后再生成硫化氢。 硫化物和硫化氢对鱼类都是有毒的,硫化氢的毒性最强。一般硫化物在酸性条件下,大部分以硫化氢形式存在,当水中溶解氧增加时,硫化氢即被氧化而消失。硫化氢对鱼类的毒害作用就是与血红蛋白中的铁化合,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的能力,造成鱼组织缺氧。因此,在养殖中要特别注意硫化氢的存在。
3、氨氮;氨氮在氧气不足时由有机物分解而产生,或者由于氧化合物被反消化细菌还原而生成。水生动物代谢的最终产物都是以氨的状态排出。氨氮对鱼类及其它水生生物是有毒的,即使浓度很低也会抑制鱼类的生长,必须密切注意。
5、水产养殖环境监控系统综合利用了哪些技术
养殖水质监控系统是综合传感器技术、物联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软件开发设计、水产养殖技术等等多方面前沿技术的智能系统。每一方面的技术不到位都无法确保整个系统正常有效的运行。易渔宝智能水产养殖系统很好用,用的光学传感器,监测精准,系统稳定,能实现养殖水质的实时在线监测,让手机电脑端都能随时查看数据,一旦数据异常报警,根据监测数据联动控制相关机械,让水产养殖变得更轻松,大大降低养殖风险,真正实现水产养殖的智能化管理。
6、请问水产养殖对水源,水质有什么要求?
使用超声波在线清洁饮水线,不添加化学药剂
超声波可有效去除污染物,包括水垢、藻类、药残、生物膜等,可通过水清洗效果可以到达管线的每个角落,清除了藻类和生物膜可使水线更洁净,让家禽更健康,减少肠道药病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超声波除生物膜的特点
1、物理杀菌效果,可杀灭有害菌以及有害微生物种类包括:造成禽流感的Influenza A Virus、HIV-
1、军团菌属(Legionella)、阿米巴(amoeba)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手口足病致病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肝炎致病菌,禽流感,沙门氏菌,肠道沙门氏菌、粪肠球菌在内的200多种的细菌学,生物学,病毒学和毒物学
2、杀菌能力极强,清洗水线效果显著
3、纯物理,对人、畜无害,
4、见效快,作用时间长,效果明显,能完全杀死有害菌
4、消毒作用广泛、可杀灭细菌、病毒、霉菌、藻类等有害微生物。
超声波作用及功能
1、水线乳头防堵除垢
2、将自动饮水系统中的污染物(水藻、水垢及生物膜)最终消毒分解。
3、安全、彻底。效力可达到水线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一个乳头水嘴。
4、24小时水线维护可以保持水线清洁,减少肠道药投放,降低用要成本。
5、动物更健康,生产表现好,养殖效益高
6、根除因水线内细菌大量繁殖造成的顽固性拉稀,减少肠道药物投放
7、分解饮水管线中的污染物,绿苔、水藻、水垢及生物膜,清理管线。
8、饮水器乳头防堵除垢,清理乳头饮水器弹簧与装置中的杂物及生物膜和微生物,减少乳头漏水造成的垫料及环境潮湿。
9、根除饮水线内细菌大量繁殖造成的顽固性拉稀。
选择超声波在线清洁饮水线的原因
1、 超声波不仅解决水质安全问题,还可有效解决肠道健康问题;
2、我们根据畜禽养殖实际生产面临问题,量身定制出适合各大养殖场水质安全的解决方案;
3、可应用于所有类型的水线;
4、稳定性好,纯物理;
5、对环境无污染,对设备无腐蚀;
6、减少抗生素使用量,降低用药成本。
养鸡场用超声波清理水线的好处
1持续酸化饮水,改善适口性,提高饮水量
2减少水样便和氨浓度,促进机体健康,改善环境污染
3使禽蛋壳增厚,增亮,清洁,提高种蛋孵化率
4控制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存在,降低霉菌引起的肠道腹泻,霉菌性呼吸道疾病
5适当减少肠道用药,降低大肠杆菌发病率
6提高饲料利用率及转化率
7使用安全,无毒,无残留,无刺激性,无副作用
8有效抑制胃肠道内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
9降低发病率、死亡率
10减少用药,提高畜产品品质
11提高饲料转化率和日增重,提高群体整齐度
12提高饮水品质及水线清洁
13清除水管壁上的生物膜及药物及辅料、有机物和无机物沉淀
14避免饮水系统中的钙、铁的沉积,保护饮 水系统免受腐蚀
15抑制、杀灭饮水中的霉菌,藻类、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