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蛙高效养殖技术?黑斑蛙稻田养殖技术?
1、黑斑蛙高效养殖技术?
生长习性黑斑蛙喜群居,常常几只或几十只栖息在一起,在繁殖季节,成群聚集在稻田、池塘的静水中抱对、产卵。白天常躲藏在沼泽、池塘、稻田等水域的杂草、水草中,黄昏后、夜间出来活动、捕食。一般11月开始冬眠,钻入向阳的坡地或离水域不远耐裂的砂质土壤中,深约10~17厘米,在东北寒冷地区黑斑蛙可钻入沙土中120~170厘米以下,次年3月中旬出蛰。摄食习性
1、蝌蚪期:黑斑蛙蝌蚪期为杂食性,植物性、动物性食物都能摄食。蝌蚪孵出后主要靠吸收卵黄囊营养维持生命,3~4天后开始摄食水中的单细胞藻类和浮游生物等食物。
2、变态后:黑斑蛙蝌蚪变态成幼蛙后食物以节肢动物昆虫纲最多,如鞘翅目、双翅目、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鳞翅目等,还吞食少量螺类、虾类及鲤科、鳅科小鱼等。苗种放养
1、种蛙选择:黑斑蛙种蛙要挑选身体强壮、没有伤残、无疾病的作种用,通常雌蛙的身形比雄蛙要大一些,雄蛙在鸣叫时脖子两侧的外声囊就会膨胀起来。
2、种蛙放养:黑斑蛙种蛙在9~10月份放养,密度为10~12只/平米,雌雄比例1:1,种蛙在种蛙池中冬眠后来年清明节前后开始抱对产卵。
3、抱对产卵:黑斑蛙种蛙在平均气温达到16~20℃时开始自由抱对,抱对3~4天就会产卵,产卵时间一般会在早上5~6点、中午11点至1点。
4、卵块采收:黑斑蛙受精卵采集回来后放入到消毒好的养殖池环沟中孵化,卵块颜色较深的一面为动物极,必须朝上,颜色偏白的一面为植物极,必须朝下。蝌蚪饲养
1、蝌蚪孵出后在原孵化池或网箱中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养600~800尾,前4~5天一般不食东西,主要是以自身的卵黄囊供给营养,第4天卵黄囊消失后开始人工投饵。
2、蝌蚪孵出第5天起改用豆浆、麦麸、豆腐渣配合家畜养料或米糠及鱼粉等家畜养料,每天喂1~2次,家畜养料投放在饵料台上,粉末状饵料先用水调成粘稠状再泼喂。
3、蝌蚪孵出20~30天后逐步以红虫、水蚤、蝇蛆为主食,也可以豆浆、豆渣、豆饼粉、小球藻为主食,加喂一定的鱼粉可促其生长。
4、蝌蚪养殖时如发现池水中有气泡或水质有腐臭味时要立即换新水,一般每3天换一次,天气干旱多日、连续高温时每2天换一次水。
5、蝌蚪孵化后70天左右变成为幼蛙,从出现前肢到完全变态的一阶段时期靠吸收尾部能量,当有90%以上蝌蚪变为幼蛙时即可移入幼蛙池饲养。幼蛙饲养
1、巩固驯养:幼蛙高密度养殖每平方米100~150只,饲养在内壁平滑、高度1米以上的水泥池中,池水深20厘米左右,在水面上放置饵料台,池内不设陆地,迫使幼蛙上台集中采食和栖息。
2、诱饵驯食:幼蛙先用鲜活诱饵料喂1~2天,第3天开始在诱饵中添加20%的人工家畜养料,以后逐日加大比例,最后过渡到完全摄食人工饵料,同时要求投料定时、定量、定位。
3、投料时间:幼蛙投料时间春、秋季在午时前后,夏季在傍晚或早上,每天投料1~2次,体重50克以下投饵量占体重的6~8%,体重100克以上投饵量应占体重的8~10%。
4、分级饲养:幼蛙驯养20~30天时应放干池水,将大规格的幼蛙按每平方米60~80只密度转入成蛙池饲养,小规格幼蛙仍留原池驯养,分级饲养有利于提高黑斑蛙养殖的经济效益。 成蛙饲养
1、饵料投喂:黑斑蛙幼蛙转入成蛙池后是形成商品产量的重要时期,此时生长速度加快,除饵料充足外还需加如蝇蛆、蚯蚓、红虫、球藻水蚤等高蛋白、高繁殖率的活饵。
2、实时分养:黑斑蛙成蛙期也要实时分养,饲养一个月后蛙体重量达100克时饲养密度每平方米30只,二个月后改为每平方米10~15只,再经短期饲养即可成为商品蛙上市。病害防治
1、红腿病【症状】病蛙精神不佳,无食欲,弹跳无力,两后腿和趾部充血并有浮肿,体表腹面及颌下皮肤有出血点和血斑,腹部膨大,腹腔内有腹水,肝、肾肿胀。【防治】定期对水质进行消毒,拌多维投喂提升免疫力,可用阿莫西林+恩诺沙星内服。
2、腹水病【症状】病蛙行动迟缓,厌食,腹部充水膨大,病灶明显。【防治】拌多维投喂提升免疫力,阿莫西林+氟哌酸内服有一定效果,定期对水质进行消毒,另外降低养殖密度。
3、歪头病【症状】病蛙行动异常,病灶明显,头歪向一侧,在水中打转,失去平衡感。【防治】尚无有效药物,主要以预防为主,定期加多维和三黄散等提升蛙免疫力,同时定期对水质消毒。
2、黑斑蛙稻田养殖技术?
先就是要选择一块合适的稻田。我们所选择的当天,首先是地势比较低洼然后排灌比较方便的,并且在天气炎热的时候也不会干涸,这样的话青蛙才会有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四周用围网把稻田围起,在进、出水口设置防逃网,以防青蛙外逃。加固加高田埂。开挖蛙沟。在稻田的两边(靠进水渠或蓄水池)各开挖一条长与蛙田相等、宽1m、深O.5-0.6m的“11”字型蛙沟,面积占本田的15%-25%。
3、黑斑蛙高效养殖技术
黑斑蛙是蛙科侧褶蛙属的两栖动物,近年来因过度捕食导致野生黑斑蛙的数量直线下降,加之滥施农药其种群状况十分堪忧,同时野生蛙体内寄生着一种曼氏裂头绦虫也极易危害人体健康,因此人工养殖黑斑蛙势在必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黑斑蛙高效养殖技术吧! 生长习性 黑斑蛙喜群居,常常几只或几十只栖息在一起,在繁殖季节,成群聚集在稻田、池塘的静水中抱对、产卵。白天常躲藏在沼泽、池塘、稻田等水域的杂草、水草中,黄昏后、夜间出来活动、捕食。一般11月开始冬眠,钻入向阳的坡地或离水域不远耐裂的砂质土壤中,深约10~17厘米,在东北寒冷地区黑斑蛙可钻入沙土中120~170厘米以下,次年3月中旬出蛰。 摄食习性
1、蝌蚪期:黑斑蛙蝌蚪期为杂食性,植物性、动物性食物都能摄食。蝌蚪孵出后主要靠吸收卵黄囊营养维持生命,3~4天后开始摄食水中的单细胞藻类和浮游生物等食物。
2、变态后:黑斑蛙蝌蚪变态成幼蛙后食物以节肢动物昆虫纲最多,如鞘翅目、双翅目、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鳞翅目等,还吞食少量螺类、虾类及鲤科、鳅科小鱼等。 苗种放养
1、种蛙选择:黑斑蛙种蛙要挑选身体强壮、没有伤残、无疾病的作种用,通常雌蛙的身形比雄蛙要大一些,雄蛙在鸣叫时脖子两侧的外声囊就会膨胀起来。
2、种蛙放养:黑斑蛙种蛙在9~10月份放养,密度为10~12只/平米,雌雄比例1:1,种蛙在种蛙池中冬眠后来年清明节前后开始抱对产卵。
3、抱对产卵:黑斑蛙种蛙在平均气温达到16~20℃时开始自由抱对,抱对3~4天就会产卵,产卵时间一般会在早上5~6点、中午11点至1点。
4、卵块采收:黑斑蛙受精卵采集回来后放入到消毒好的养殖池环沟中孵化,卵块颜色较深的一面为动物极,必须朝上,颜色偏白的一面为植物极,必须朝下。 蝌蚪饲养
1、蝌蚪孵出后在原孵化池或网箱中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养600~800尾,前4~5天一般不食东西,主要是以自身的卵黄囊供给营养,第4天卵黄囊消失后开始人工投饵。
2、蝌蚪孵出第5天起改用豆浆、麦麸、豆腐渣配合家畜养料或米糠及鱼粉等家畜养料,每天喂1~2次,家畜养料投放在饵料台上,粉末状饵料先用水调成粘稠状再泼喂。
3、蝌蚪孵出20~30天后逐步以红虫、水蚤、蝇蛆为主食,也可以豆浆、豆渣、豆饼粉、小球藻为主食,加喂一定的鱼粉可促其生长。
4、蝌蚪养殖时如发现池水中有气泡或水质有腐臭味时要立即换新水,一般每3天换一次,天气干旱多日、连续高温时每2天换一次水。
5、蝌蚪孵化后70天左右变成为幼蛙,从出现前肢到完全变态的一阶段时期靠吸收尾部能量,当有90%以上蝌蚪变为幼蛙时即可移入幼蛙池饲养。
。
4、黑斑蛙养殖技术
黑斑蛙不仅是“农田卫士”,是捕食螟蛾稻苞虫蝗虫蝼蛄叶蝉蟋蟀等多种水稻害虫的能手,还是集食品保健品药品于一身的药用动物,成为近年来养殖市场的新兴种类,下面就对黑斑蛙的养殖技术要点做个详解,希望能够给到大家一个参考。

一、黑斑蛙养殖的选址
1、水质要求
在选址时,要注意一定要选在水源比较充足且水质好的地方,最好是对水质做个检测,黑斑蛙适合在弱碱性(pH为7-8)的水质中生存。
2、电力要求
要有可靠的电力保障,以满足黑斑蛙的日常管理。
3、水利要求
要做好排灌处理,进水要便利,排水要通畅,这样才能抗旱排涝。
4、地理位置要求
远离工业、生活污染源,不要选择在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如果需要租赁土地的,要注意确保土地的合法性,避免出现土地纠纷。

二、建立黑斑蛙养殖池
1、池塘建设
以亩为单位,按照长20米宽
4、5米为规格(可依地形而定大小)开沟建池,内池长20米、宽
1、5米、深0.4米,池底铺设黑色防渗地膜。用泥土将两沿及底部压实内池两边分别留有宽
1、5米的陆地面积,可供黑斑蛙栖息活动。
另外,在所有池子上方架设距离地面2米(可供人自由穿行)的天网,以防止白鹭鱼鹰麻雀等天敌入侵。池内前后要设计进水排水管道,以保证养殖期间进排水畅通便捷。
2、自然环境营造
为了黑斑蛙能够更好地生长,需要营造一种相对封闭的仿自然生态环境。可以在池子两边悬挂一些节能灯,并种植一些黄豆,在黑斑蛙从蝌蚪变成幼蛙之后可以在池子里养几条鲫鱼苗。

三、黑斑蛙的日常饲养
1、饵料
由于黑斑蛙的眼睛属于高度近视,只能看得见眼前的活物,因此饲喂的饵料要选择获得饵料。比如黄粉虫、蚯蚓、蝇蛆(苍蝇的幼虫)等,考虑到养殖成本的话,蝇蛆是最佳饵料选择,其体内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全面蛆虫活性更强,适口性更好,更易被黑斑蛙发现并摄食蝇蛆养殖易于管理,周期短,成本低,产量大。
2、防逃逸
精养池外面的围网主要是为了防范黑斑蛙逃逸,因其野性难驯擅长跳跃要经常检查围网是否有破洞或小孔,及时缝补堵塞。
3、疾病防疫
黑斑蛙是野生动物,生命力较强,一般情况下无重大传染疾病发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水源不洁或野外黑斑蛙(未经消毒处理)混入时,会出现腐皮病,有局部传染需及时清理出病蛙并进行隔离,用青霉素钠溶液,注射大腿白色皮肤部位。
5、蟾蜍养殖技术有哪些
蟾蜍养殖需要掌握解决蟾蜍食料来源,让蟾蜍旱地安全越冬,蟾蜍四季疾病防治等技术。蟾蜍,也叫蛤蟆háma,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癞刺、癞疙宝。在我国分为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两种,从蟾蜍身上提取的蟾酥以及蟾衣是我国紧缺的药材。
6、蟾蜍养殖技术
蟾蜍俗称癞蛤蟆,指两栖纲、蟾蜍科的动物。蟾蜍吃昆虫、蜗牛等小动物,对农作物有益。蟾蜍会通过吸气,让身体膨胀起来,并用四条腿把身体撑起来,来威慑攻击者。 蟾蜍的生活习性 喜隐蔽于泥穴、潮湿石下、草丛内、水沟边。皮肤易失水分,故白天多潜伏隐蔽,夜晚及黄昏出来活动。成年蟾蜍多集群在水底泥沙内或陆地潮湿土壤下越冬。停止进食,以体内贮布在肝糖来维持最低的新陈代谢,到翌年气温回升到10~20℃时,才结束冬眠。夜间捕食、活动,以甲虫,蛾类,蜗牛,蝇蛆等为食。人工饲养繁殖比其他蛙类容易。 蟾蜍的人工养殖
1、建场:养殖场地四周建立一至一点五米高的围墙,里面可设养殖池、 产卵池和孵化池。饲养池周围要有草坪或菜地,供蟾蜍捕食栖息;场地中要安装照明灯,夜晚引虫类供其捕食。
2、繁殖:蟾蜍为卵生,繁殖能力较强。每年当水温为十摄氏度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在百分之九十时产卵,每个雌体一次产卵量为五千枚左右,卵一般成双行地排列在管状的胶质卵带内,卵带缠绕于水草上。可将卵带放在孵化池中进行人工孵化。孵化时水温保持在十摄氏度以上,并随时调节水深,控制水温。遇寒流暴风雨等恶劣天气,可用塑料膜盖保温。
3、管理:养殖蟾蜍,要根据它的不同发育阶段分池分群饲喂,保持充足的饵料。幼蟾蜍的饵料是浮游生物,可将猪牛粪、蔬菜下脚料、屠宰场和食品厂的废弃物以及糠麸等投入池中,培植浮游生物;成蟾蜍主要以昆虫为食,可在养殖场内种植各种植物和夜间用灯光引诱昆虫,还可养殖场内堆积厩肥以孳生虫子为其提供食料。 蟾蜍的脱衣采集技术 蟾蜍每年都脱壳一至二次,脱一次壳长大一次,脱壳时边脱边吃,脱完吃光。所以人们只知有蟾衣而很难采集到的原因就在于此。一般清明以后,蟾蜍陆续上岸苋食繁殖,芒种以后是蟾衣最佳采集期,因为从上岸到芒种,已基本完成了繁殖、休整、补食期,气温已达到25℃以上,蚯蚓昆虫已大量繁殖,食源广泛,蟾体健壮,应立即着手准备采集蟾衣的具体工作。
1、在室内用玻璃围成长
2、5米,宽
1、5米,高5米脱衣池3-5 个,池底水泥抹光,有一定坡度,每只池都设有下水道,以便于冲洗 ,每只池子上方安有照明设备,用于夜间操作照明。
2、将养殖池内一百克以上、四肢齐全、腹背无伤痕的蟾蜍放入脱衣池内,用清水冲洗其身上的泥土灰尘,水分干后喷纯中药制剂“脱衣素”。一般喷脱衣素后一百小时即四天开始脱皮。
3、脱衣前要时刻观察它们各种症状,一般要脱衣时表现有离群,单独停留,反应迟钝,外表变湿发亮等,反现这些症状,十分钟左右即开始脱衣。
4、蟾蜍脱衣时,一般先从背上开始,其后是头、后腿、腹部、前腿。当它脱完三条腿时,就是其它部位其它部分都已脱完,还有一条前腿时,立即用手把它抓起来,轻轻将剩余部分拉下,并将其口扒开,将已吃进但还没有来得及咽下的部分一起轻轻拿出来即是一个完整的蟾衣。
5、刚脱下的衣有粘液,应立即用清水轻轻漂洗干净,然后用不锈钢镊子把蟾衣放在事先准备好的25公分长、12公分宽的玻璃上轻轻拉开成标本模样,拉标本时用力要轻,不要拉破或拉不开,否则影响商品质量。标本制好后,放在室内凉干,或放入红外线消毒柜中烘干,一般有九成干即为成品,经包装密封保存或出售。
6、脱过衣的蟾蜍在另一个池内放两个时,待身上干后刮取蟾酥或放回养殖池内,如食料充足,饲养得法,到秋天或冬眠前可再取其衣,但已脱衣的短期内不能再取衣,因不足四个月再脱的衣得薄很薄,药用价值大,而且很难整理成型,没有商品价值。 蟾酥的采集加工技术
1、制酥夹:酥夹可到药材公司购置铜、铝质夹、也可自制竹夹,选取一段二十厘米长,直径五至七厘米的优质竹筒,劈成两半,在两半的同一边,用合页连接起来(铁质合页要安在竹筒外侧),再在外侧装一根拉簧,用手一握即合成筒状,手松开时,由于拉簧的拉力作用,竹筒又分成两半,这样取酥夹就做好了。
2、采集:取酥时间是每年麦收到晚秋,网捕或抓捕,然后集中取酥。取酥时,先洗 净蟾蜍身上的泥土,凉干水分,再用酥夹夹住耳后腺,适当用力一挤,就会有白色奖液喷射到酥夹内壁上,用力不要过大,否则会造成出血,污染蟾酥使之外观品质下降,酥夹边缘过于锐利也常会引起出血,可将酥夹边缘的棱角适当打磨。蟾蜍的左、右耳后的腺取酥完毕后,将蟾蜍放掉仍能正常生长,一般要将其放在距水塘五十米以外的田间、草坪处,切忌马上放入水中,以免伤口感染化脓而死。有坑塘的果园、菜田,也可人工放养蟾蜍,养采结合,这样既可利用蟾蜍消灭害虫,也可采集蟾酥增加收入。
3、加工:取酥过程中,当附着在酥夹内壁上的呈胶冻状的酥浆有二十至三十克左右时,用竹片将酥浆刮成一团,在手指上沾些唾液,象捏面团似反复捏取,将酥浆团中的硬皮、硬块捏开,成均质状,再捏成直径五厘米左右的圆饼形,放在白布上阴干。在取酥、加工及晾干过程中,酥浆不能与铁器接触,否则会变黑而影响品质。当酥浆阴干至棕褐色或红棕色或红棕色半透明样时,即成为名贵中药蟾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