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鸡怎样养殖,养殖小鸡注意事项
1、小鸡怎样养殖
一、养殖场地
养殖场地应选择避风向阳、地形干燥,环境安静、交通便利之处。笼舍的高应在
1、2米左右为宜,笼舍要有活动室、产蛋室(窝)、饲喂室等,饲喂室要有水槽和食槽,运动场用网封闭,以防外逃。
二、选种
常见品种有中国环颈雏鸡、左家雏鸡、黑化雏鸡、浅金黄色雏鸡、白雏鸡、特大型雏鸡等。优质雏鸡身上的黑白斑点大而稀疏,排列均匀如同花生米大小。优良雏鸡的羽毛显得松软、丰厚,给入其肉质脆软之感;年龄愈小头与体愈偏圆,嘴、足、尾愈短。
三、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雏鸡苗注意保温度,1—3日龄为40—35℃,4—5日龄为34—33℃,6—8日龄33—32℃,9—12日龄32—30℃,13—20日龄为30—28℃,以后可为常温。在实际操作中,保温以在箱内自由活动、非常活泼为准。保持舍内空气新鲜,特别是冬季,一定要处理好保温和通风关系。
开食时先用0.01%~0.03%高锰酸钾水滴喂数滴,1天后用5%葡萄糖和0.1%维生素C混合液与少量饲料拌匀饲喂。根据营养、饲料需要量及饲料配方,制作质地较软的饲料。1—2周龄时,每3小时喂1次,每日喂5—7次;3—5周龄时,每4小时1次,每天喂4—5次,5周龄后每天3—4次,以后正常饲喂。
及时调整饲养密度。1-10日龄50-60只/米2;10—20日龄 30—40只/米2;20—40日龄20只/米2;40-56日龄10只/米2 。用剪刀或电热断喙器及时断喙。
四、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商品堆鸡的饲养,除发情期前后外,都以含动物蛋白质较少的饲料为好。在饲养过程中,保证供应充足、清洁的饮水。蛋用雏鸡 舍10-23℃为宜,肉用堆鸡舍21-25℃为宜。相对湿度以55%~60%为宜。雨季节可在舍内及运动场多设栖架,避免潮湿对难鸡带来的不良影响。
青年难鸡的最适合饲养密度为每平方来3只。公母要分群翻 乔,公母比例为1:3, 150日龄后合群。运动场为10 米2只,每群200只。蛋用堆鸡最好在180日龄时开产。
五、产蛋难鸡的饲养管理
在产蛋高峰期,雏鸡饲料的粗蛋白含量应达到23%—26%,比普通家鸡高,饲料以全价优质配合饲料为主。应保证充足的青饲料以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注意适当增喂沙砾,供给足4
9、清沽的饮水。
产蛋期难鸡每天保证16-18小时光照。每平方米设3瓦的灯泡,离地2米高。鸡舍要保持凉爽。配备足够的产蛋箱,严禁惊吓鸡群。
2、养殖小鸡注意事项
1、鸡未到达鸡舍前,应先将鸡舍温度预热到35℃~37℃,雏鸡到达育雏舍后,需要适应新的环境,此时雏鸡休息是正常的,但4~6小时后,雏鸡应该开始在鸡舍内散开,并开始自由饮水、采食、走动,24小时后在鸡舍内均匀散开。雏鸡入舍24小时后,如果仍然扎堆,可能是由于鸡舍内温度太低。若温度偏高,鸡群会出现张口呼吸、翅膀下垂的情况。
2、雏鸡进入育雏舍后,必须保持适当的相对湿度,湿度控制在65%~70%之间。秋冬季节,会需要额外的加热,如果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安装加热喷头,或者可以在走道上泼洒些水,效果比较好。
3、雏鸡出壳后的第一次饮水称为开水。及时开水有助于雏鸡对其腹腔内剩余蛋黄的吸收。如果雏鸡出壳后48小时不能开水,发生糊肛的雏鸡就会明显增多。通常应在其出壳后15~24小时内开水。开水时连续2~3天饮用5~8%的糖水,不仅可以预防小鸡糊肛,还可降低雏鸡早期的死亡率。
4、雏鸡出壳后第一次喂食称为开食。雏鸡开食的时间以出壳后24小时左右为好,最迟不得超过36小时。开食的饲料要新鲜,颗粒大小要适中,这样易于雏鸡啄食,且饲料需要营养丰富、易消化,常用的有碎玉米、小米、碎米、碎小麦等。开食料可煮至八成熟后再喂,有利于雏鸡消化。每日喂5~7次,开食料喂2~3天后,逐步改用雏鸡混合料进行正常饲喂,每日喂4—5次,少喂勤添。
5、养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合理的密度,可使雏鸡均匀摄食,保持鸡群整齐发育和健康生长。密度的大小应根据雏鸡日龄的大小、品种、饲养方式、季节和鸡舍结构等不同进行适当调整。平养雏鸡的合理密度为:0~4周龄20~25只/平方米;5~7周龄10~20只/平方米。网上育雏的合理密度为:0~4周龄24~28只/平方米;5~7周龄15~20只/平方米。
3、养殖小鸡生病如何治
是的,小鸡单独是很难养,平时要有安静的环境,尤其是晚上。
平时饲料用正大、希望等雏鸡颗粒饲料饲喂,开始每日喂5--6次,黑夜可加喂一次,以后逐渐改喂3--4次/日。
温度的高低对雏鸡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严格掌握小鸡温度。
湿度也很重要,如果室内空气的湿度过低,雏鸡体内的水份会通过呼吸大量散发出去,同时易引起灰尘飞扬,使雏鸡易患呼吸道疾病;如果室内空气湿度过大,会使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影响雏鸡的健康发展。
要保持正常的通风和光照。
另外,先观察一下小鸡是否有腹泻等症状,如果没有,就不要做任何处理了。很多养殖户都会遇上家禽生病的问题,最近听到很多养殖户在询问关于鸡生病了怎么办?确实,在养鸡中出现疾病多发甚至到难治疗的态势时,就会严重制约了养鸡的快速发展。此时首先应冷静的分析病因,尽快尽早确诊,寻求解决的办法,才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当鸡发生疾病时,对于非生物性因素引起的疾病,一般采取对围或对症治疗。如饲料配合不当、温度过高过低、应激与外伤等;化学因素,如药物过量、误吃农药吸入有害气体等;生物因素,主要是病原微生物入侵。如果发生的是营养物质缺乏症,应及时补充缺乏的营养物质;如果是毒物中毒,要查清毒物来源。
对疾病的控制和预防,养殖户需要抓好如下几点:
(一)在要给鸡用药的同时,养殖户需要注意几个事项,
1、病因不明不投药
2、同种药物不宜长期使用
3、选择适当的投药方法
4、掌握药物的剂量及疗程
5、联合用药时注意药物的调配禁忌,例如:如果饲料中含有防治球虫病的牧宁菌素或盐霉素,就不能再用支原净或竹桃霉素,否则产生毒性反应。
(二)鸡场怀疑有传染病发生时,应立即查明原因,确定诊断。与此同时,应对鸡场严密封锁,隔离病鸡并指定专人管理,将鸡舍、场地及一切用具严格消毒,并把疫情立即火告当地有关部门,以便及时通知周围鸡场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疫情扩大。如本场不能确诊,应把病鸡或刚死的鸡装在严密的容器内,立即送有关部门进行检验诊断。(2)针对不同的传染病采取有效措施。当确诊为鸡新城疫、鸡痘等烈性传染病时,如为流行初期,应立即对未发病鸡进行疫苗接种,往往可在短期内使流行逐渐停止。
(三)牢固树立防重于治的观点。这是疾病防治的基本方针,对环境要及时的消毒。无论是有围栏,还是无围栏的农户养鸡,都必须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消毒。环境消毒可用生石灰撒于放养区,一般每周1次,也可用于消毒灵、百毒草、新洁尔灭灯消毒液进行消毒。对病虫的防治要定期做好防疫和驱虫工作。树立用疫(菌)苗防治疾病的观点。这是防治疾病最重要、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鸡呼吸道疾病的防治:主要有"鸡支气管炎"、"鼻炎"、"喉气管炎"三种疾病。发病原因:饲养管理不当,卫生条件差、鸡的数量多、密度大、通风不良等情况。室内的氨气和其他污浊的气体长时间地刺激鸡的呼吸器官,便可引发支气管炎、鼻炎、喉气管炎。呼吸道内的这些疾病的共同主要症状是:病鸡流鼻涕、打喷嚏、咳嗽、气管出现罗音、呼吸困难、食欲不振、消瘦,严重影响雏鸡、肉仔鸡的生长发育和成年蛋鸡的产蛋。防治:①寒冷季节在室内大群养鸡,首先在保证适宜的温度的前提下,必须搞好通风换气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其次要做到室内清洁卫生。②红霉素:0.2%饮水,每日二次,连用五天。③链霉素:每只鸡5万单位,一次注肌肉注射,每天一次,连用五天。④大群治疗时,可用土霉素、四环素或金霉素按饲料量的0.08%加入喂给,连喂10天。⑤金银花50克,连翘50克,板兰根50克,水煎后拌入100只鸡的饲料中喂服,连喂五天。
4、小鸡养殖
。
5、怎么养殖刚出蛋壳的小鸡,才能保证它们的生长。
鸡从出壳到60日龄左右叫雏鸡,这段时间的培育亦称育雏。人工育雏,就是根据雏鸡的生长发生规律,应用科学方法进行喂养。 (一)调节适宜温、湿度,提高雏鸡成活率。 初出壳雏鸡个体小、娇嫩、绒毛短,保温能力低,调节体温机能也还不完善,直到3-4周龄,才逐渐完备。因此,搞好防寒保温,调节适宜的温、湿度,是养好小鸡,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雏鸡适宜的温度为:安装幼雏保持在30-32°C。以后,每5天降温1-2°C,一个月龄后,如外界气温在20°C以上时,可以自然给温,否则应继续保温。温度适宜与否,可观察雏鸡的形态表现:如雏鸡挤成一堆,不爱活动与吃食,不时发出“吱、吱”叫声,音长而无力,是温度过低的表现;如果雏鸡两翼下垂,张口喘气,拍翅抢水喝,不时发出“啾、啾”声音,叫声尖而短,则是温度过高,只有雏鸡分布均匀,活动、吃食正常,羽毛平整光亮,排除粪后粪便多呈现条状,睡眠时头颈伸直,安静等说明温度合适。 调节雏鸡温度的方法很多,小群鸡可放于纸箱或木箱,箱内铺垫干草或棉絮,垫料下还可放置热水袋,或用电灯照明取暖。大群鸡可采取温室保育。 另外,育雏舍(室或箱)内若太干燥,鸡体内水分散发量大,对雏鸡生长不利;若湿度太大,空气不流通,雏鸡容易感染病。适时的相对湿度为55-65%。调节的方法,只要饮水器内不断水即能达到要求;霉雨季节湿度偏大时,可加厚干燥的垫料并及时清理潮湿垫料即可。 (二)及时供水开食、搞好日粮搭配 雏鸡开食之前,先给饮用0.01-0.02%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呈浅红色即可),以清除胎粪和消毒肠胃。然后喂给8%的蔗糖水,可提高雏鸡成活率。最后再喂料。然后,要经常供给饮水,以免因缺水,而一下子暴饮拉稀死亡。饮水宜先用温开水,以后可逐渐改用新鲜清洁凉水,同时防止雏鸡弄湿羽毛。 幼雏阶段喂料不宜受餐数限制,应任其自由采食,以后逐渐减少饲喂次数,到20日龄后日喂4次即可。喂料不宜过湿,以能松散为度。喂量应随着雏鸡日龄而增加,但每次不必喂得太饱(以八成饱为宜),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雏鸡的饮料配合。根据其营养需要特点:要求较高的能量和较高的蛋白质。一般日粮中,谷实类(玉米、碎米等)为50-60%;糠麸类(米糠、麦麸等)为5-10%;油饼类(花生饼、豆饼、芝麻饼等)为20-25%;动物性饲料(鱼粉、肉粉等)为7-20%;骨粉、贝壳粉4-5%;食盐0.3-0.5%。青饲料另外加喂,尤其没有维生素添加剂时,不能断喂青料,喂量约为精饲料的30-50%。 不同日龄雏鸡耗料(克/每只、每日),因品种、个体发育、饲喂方法不同而有差异,大致为:1-10日龄为8克,20日龄为15克,25日龄为16克,30日龄为30克,50日龄为40克。 (三)调控适宜光照,促进雏鸡发育 日光照射可以增温、增加食欲,利于消化,促进钙磷代谢、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并能杀菌。但光照强而又时间长(包括人工充实光照),易使雏鸡过量运动,得不到适当休息而影响雏鸡正常发育。因此,应采取遮光的办法使雏鸡得到适当的休息,以利于消化、增重和换羽,同时还可以防啄肛、啄羽等恶癖。适宜的光照和运动时间为:一周龄内的雏鸡可全日24小时光照,并在每次喂饲前后各活动10-20分钟。一周以后,若天气晴朗,温度许可的情况下,白天采用自然光照即可。最好每天能晒一次太阳,头一、二天晒半小时左右,以后逐渐延长。20日龄前每天可使雏鸡活动6-7小时,(包括采食时间),20日龄以后,晴天可整天活动,但中午炎热时节应收回遮光休息2-3小时为宜。
6、育雏小鸡怎样养及小鸡养殖注意事项
1、 鸡未到达鸡舍前,应先将鸡舍温度预热到35℃~37℃,雏鸡到达育雏舍后,需要适应新的环境,此时雏鸡休息是正常的,但4~6小时后,雏鸡应该开始在鸡舍内散开,并开始自由饮水、采食、走动,24小时后在鸡舍内均匀散开。雏鸡入舍24小时后,如果仍然扎堆,可能是由于鸡舍内温度太低。若温度偏高,鸡群会出现张口呼吸、翅膀下垂的情况。
2、 雏鸡进入育雏舍后,必须保持适当的相对湿度,湿度控制在65%~70%之间。秋冬季节,会需要额外的加热,如果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安装加热喷头,或者可以在走道上泼洒些水,效果比较好。
3、雏鸡出壳后的第一次饮水称为开水。及时开水有助于雏鸡对其腹腔内剩余蛋黄的吸收。如果雏鸡出壳后48小时不能开水,发生糊肛的雏鸡就会明显增多。通常应在其出壳后15~24小时内开水。开水时连续2~3天饮用5~8%的糖水,不仅可以预防小鸡糊肛,还可降低雏鸡早期的死亡率。
4、 雏鸡出壳后第一次喂食称为开食。雏鸡开食的时间以出壳后24小时左右为好,最迟不得超过36小时。开食的饲料要新鲜,颗粒大小要适中,这样易于雏鸡啄食,且饲料需要营养丰富、易消化,常用的有碎玉米、小米、碎米、碎小麦等。开食料可煮至八成熟后再喂,有利于雏鸡消化。每日喂5~7次,开食料喂2~3天后,逐步改用雏鸡混合料进行正常饲喂,每日喂4—5次,少喂勤添。
5、养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合理的密度,可使雏鸡均匀摄食,保持鸡群整齐发育和健康生长。密度的大小应根据雏鸡日龄的大小、品种、饲养方式、季节和鸡舍结构等不同进行适当调整。平养雏鸡的合理密度为:0~4周龄20~25只/平方米;5~7周龄10~20只/平方米。网上育雏的合理密度为:0~4周龄24~28只/平方米;5~7周龄15~20只/平方米。
小鸡饲养注意事项
1、要加强育雏室的通风,以保持育雏舍内空气新鲜。通风之前药先提高育雏室温度1℃~2℃,通风的同时还能保证育雏的温度。通风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晴天中午前后,通风换气应缓慢进行,门窗开启度应从小到大,最后呈半开状态。切不可突然将门窗大开,让冷风直吹,使舍温突然下降。
2、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一个合理的免疫程序接种疫苗。特别要注意接种疫苗时,疫苗品种应与鸡群日龄相符,各种疫苗的接种方法(主要有滴眼、滴鼻、注射、剌种等)都有其严格规定,应当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去做。除此之外,还必须定期对鸡舍彻底消毒,保持鸡舍干燥、清洁、卫生。育雏期间可在饲料和饮水中适当添加预防药,发现病鸡要及时隔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