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的皱胃右方变位有哪些症状?奶牛酮病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症状如何?如何治疗?
1、奶牛的皱胃右方变位有哪些症状?
皱胃右方变位即皱胃顺时针扭转。变位的特征是皱胃转到瓣胃的后上方位置上,从而置于肝脏和腹壁之间,呈现亚急性扩张、积液、膨胀、腹痛、碱中毒和脱水等幽门阻塞综合征。【病因】发病原因与皱胃左方变位相同,认为由于皱胃弛缓所致。如饲喂大量谷物、冬季舍饲而缺乏运动和分娩应激等,但其发生不限于妊娠或分娩的母牛。至于其他可疑原因,如冬季采食根部带有大量泥土的饲料或迷走神经性消化不良等,但还未完全被证实。【发病机制】急性扭转通常呈180°~270°,在瓣胃和皱胃孔附近以垂直平面旋转,从右侧看来是顺时针方向,并导致幽门完全阻塞,皱胃有盐酸分泌增加和液体积聚,随后发生休克、脱水及碱中毒。亚急性扭转时,有少量内容物可以通过幽门部,积液和扩张的程度比较轻,不妨碍皱胃的血液供给,碱中毒和脱水的发生也相对地比较慢。也可向右前方呈逆时针方向扭转到瓣胃前上方,而将皱胃置于网胃与膈之间。此病实属皱胃扭转,因其皱胃位置还是在右腹部,故称为皱胃右方变位。【症状】急性病例,突然发生腹痛,蹴踢腹部,背下沉,呈蹲伏姿势。心跳增至100~120次/分钟,体温偏低或正常,瘤胃蠕动缺乏,粪便可呈黑色,混有血液。通常粪量中等,但也可大量腹泻。由于皱胃充满气体和液体,右腹(皱胃)和左腹(瘤胃)膨胀,作冲击性触诊和震摇,可听到1种液体振荡音。通常在发病3~4天,右侧腹部呈明显的膨胀,将听诊器紧密地压在右侧腰旁窝内,并同时在腰旁窝至前方最后2肋上以手指叩打,能听到1种高调的乒乓音或钢管音。直肠检查,由于扩张的皱胃可伸到最后肋弓之外,能在右侧腹部触摸到膨胀而紧张的皱胃,而皱胃将肝脏向腹正中线推移。轻度扭转或伴有扩张,都可出现酮尿,尿量减少,尿色深黄,严重的病例还常伴有重度脱水、休克和碱中毒。轻度扭转时,病程可达10~14天,但严重扭转而呈急性者,病程较短,可在2~3天内死亡,有时由于皱胃高度扩张,以致发生大网膜撕裂及皱胃破裂和突然死亡。【诊断】皱胃右方变位由于幽门阻塞而引起皱胃臌气和积液,因此右侧最后肋弓及肋弓后方明显的膨胀,通过右侧腰旁窝的听诊、叩诊、冲击式触诊和震摇,可以证实皱胃呈顺时针方向扭转。也可通过直肠检查,摸到扩张而后移的皱胃。若有怀疑,还可进行穿刺术,按皱胃液的特征核对诊断。然而有时须与皱胃阻塞、皱胃左方变位、原发性酮病、胎儿水肿、盲肠扭转等区别。皱胃阻塞时,扩张的皱胃不是在右侧肋弓上1/2部位,更不会进入到右腹胁部,震摇时也不会发现液体震荡音。皱胃左方变位时虽亦呈现酮尿,但膨胀部位是在左侧最后3个肋骨的中部,两侧腹部腰旁窝均不膨胀,且大多数呈亚急性或慢性,腹泻可能也是其特征之1,在左侧最后3个肋间,叩诊时结合用听诊器听诊,出现类似钢管音。腹部膨胀亦以该区最为明显,该区穿刺可以确诊。原发性酮病时,腹壁检查皱胃无异常,对葡萄糖治疗有良好反应。胎儿水肿时,可在后腹腔摸到膨胀的子宫。盲肠扭转、肠套叠时均可通过直肠检查加以确诊,且都比皱胃小。皱胃扭转常导致碱中毒和低血钾。【治疗】采用手术疗法。手术方法如下:(1)术前准备保定与皱胃左侧变位方法相同。(2)麻醉速眠新注射液1.5~2.5毫升肌内注射,右肷部作腰旁神经传导麻醉。(3)切口定位右肷部中切口,切口长20~25厘米。(4)手术方法切开皮肤,依次切开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和腹膜。打开腹腔后,常常从切口内流出较多的淡红色腹水,腹水中常混有纤维素絮块,表明皱胃扭转后发生炎性渗出。遇此情况,在作腹腔探查时应详细、仔细和谨慎,以防扭转的部位破裂。探查皱胃,术者手伸入腹腔内,寻找皱胃,判明其皱胃变位的方向及严重程度,若皱胃鼓气积液,可先在皱胃壁上作荷包缝合,在线圈中央切开并插入导管后,抽紧荷包缝合线,通过导管放出皱胃内积液及积气。待皱胃内减压后,拨出导管抽紧荷包缝合线,然后整复皱胃。为防止整复的皱胃再度变位,可在皱胃大弯上作2~3个水平纽扣缝合线并在右侧腹壁上固定,其缝线引出腹壁的方法可参考皱胃左侧变位的皱胃固定线引出法。闭合腹壁切口及术后护理要点参考皱胃左侧变位。
2、奶牛酮病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症状如何?如何治疗?
酮病又称酮血症。是泌乳母牛产犊后几天至几周内发生的1种以血液酮体浓度增高为特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主要发生于长期饲喂高蛋白质、高脂肪而缺乏碳水化合物的饲料(称原发性酮病),或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含量低的饲料(称原发性营养性酮病)。也可由某些疾病如前胃弛缓、生产瘫痪、创伤性网胃炎、真胃变位或扭转、子宫内膜炎、乳房炎等病继发引起。 酮病的症状分亚临床型和临床型两类。亚临床型的酮病仅发现血酮含量升高,但不表现任何症状。临床型的发病初期,奶牛兴奋不安,流涎水,不愿人接近,鼻镜顶在食槽边上或盲目前冲。食欲减退或异食泥土等。体温正常,肩胛部肌肉震颤,站立不稳,大便干而少,外有黏膜,尿液透明。严重时,转为高度沉郁,卧地不起,对光反射消失。随病程延长,消瘦明显,产乳量明显下降,甚至死亡。尿中可闻到1种酮体的特殊酸味。 酮病的治疗可采取以下方法: (1)50%葡萄糖溶液500~1000毫升,静脉注射,必要时重复1次。 (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200~600单位,肌肉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 (3)口服药用甘油500克,每日2次,7天为1疗程。 (4)5%碳酸氢钠溶液300~500毫升,静脉注射,以解除酸中毒。 (5)盐酸硫胺素100毫克,口服,每日1次。 (6)维生素B121~2毫克,肌肉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 (7)恢复期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00~300毫升,静脉注射,以促进胃肠机能的改善。
3、奶牛产完犊不吃料,而且逐渐消瘦,产奶不多,精神沉郁,请各位出治疗方法.
我想是酮病 又称酮血症、酮尿病。 本病多发生在高产奶牛以及饲养管理水平低劣的牛群,产后3周到2个月和第3—6胎次年龄的牛发病率高,冬季比夏季发病率高。酮病是1种糖代谢障碍性疾病,临床特征为消化障碍和神经症状,血酮增高血糖低,为血液化验特点。 病因和发病机理: 奶牛泌乳时,采食量不能满足泌乳所消耗的能量需要时出现能量的负平衡,牛即需动用自身的体脂和蛋白质,使它们降解来满足能量的需要,在脂肪蛋白质转化为能量过程中产生过多的乙酸、丁酸(酮体)从而导致酮病的发生。产犊时母牛过肥,是酮病发生的诱因,维生素b12不足(钴缺乏)促进本病的发生,分娩后因泌乳而催产素分泌过多致使胰岛素、甲状腺机能的失衡也是造成本病的1个原因。 症状: 轻型经过的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仅奶产量下降、食欲轻度减少、进行性消瘦是它们的特点,相当消瘦时,产奶量明显下降,病程可持续1—2个月。 酮病1般可分为消化型、神经型和瘫痪型(麻痹型)3型。 消化型:体温正常或略低,呼吸浅表(酸中毒),心音亢进,呼出气体和尿液、乳有刺鼻的酮臭味,精神沉郁,迅速明显消瘦,步态蹒跚无力,泌乳急剧下降,初期吃些干草或青草,最后拒食,反刍停止,前胃弛缓,初便秘,后多数排出恶臭的稀粪,肝脏叩诊浊音界扩大,可超过第13肋骨,并且敏感疼痛。 神经型:除有不同程度的消化型主要症状外,还有兴奋不安、吼叫、空嚼和频繁地转动舌头,无目的的转圈和异常步态,头顶墙或食槽、柱子,部分牛的视力丧失,感觉过敏,躯体肌肉和眼球震颤等1系列神经症状,有的兴奋和沉郁可交替发作。 瘫痪型(麻痹型)许多症候与生产瘫痪相似外,还出现以上酮病的1些主要症状,如食欲减退或拒食,前胃弛缓等消化型症候以及对刺激过敏、肌肉震颤、痉挛、泌乳量急骤下降等,如与生产瘫痪同时发生,用钙剂疗效不好。 3型中以消化型多见,发生率高,轻型经过只需加强饲养管理,调整饲料(减少蛋白质饲料),配合治疗,预后良好,病情延误,继发肠炎,机体脱水,严重酸中毒,预后不良。 诊断: 本病大多发生在产后大量泌乳期,消瘦、奶产量显著减少、缺乏食欲、前胃弛缓及神经症状,肝叩诊区扩大,配合尿、乳、呼出气体有酮臭味,即可作出诊断。 应和生产瘫痪、创伤性网胃—腹膜炎—心包炎、消化不良、子宫炎、皱胃变位等病区别(内容见有关病述) 治疗: 补糖和糖源性物质:40%—50%葡萄糖500—1000毫升静注,每天3—4次,最好是长时间静输,丙酸钠110—225克分两次加水内投,丙2醇或甘油225克加水投服,每日2次,连服2天后量酌减。 激素疗法:糖皮质类激素如醋酸考的松、氢化考的松、强的松龙、氟美松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也有良好效果。 静注葡萄糖的同时,适当用小剂量的胰岛素,有促进糖的利用的作用。 缓解酸中毒:50%的碳酸氢钠静脉注射,最好结合血浆2氧化碳结合力测定使用。乳酸钠也是纠正酸中毒的药物。 其他对症治疗:有神经症状的适当使用镇静剂如安溴、氯丙嗪、辅酶a或半胱氨酸、葡萄糖酸钙、b族维生素、vc、ve。 预防: 怀孕母牛不宜过肥,尤其干奶期多发胎次的牛酌情减少些精料,产前要调整好消化机能,如产前3—4周逐渐添加精料以便使母牛产犊后能很好适应产奶量加料,但精料中蛋白质不宜过高,1般不得超过16%。不喂发霉、变质、低劣的干草和品质不良的青贮,不要突然改变饲料,饲料中应含足够的维生素、微量元素。
4、奶牛的皱胃变位的症状和防治有哪些?
皱胃右方变位即皱胃顺时针扭转。变位的特征是皱胃转到瓣胃的后上方位置上,从而置于肝脏和腹壁之间,呈现亚急性扩张、积液、膨胀、腹痛、碱中毒和脱水等幽门阻塞综合征。【病因】发病原因与皱胃左方变位相同,认为由于皱胃弛缓所致。如饲喂大量谷物、冬季舍饲而缺乏运动和分娩应激等,但其发生不限于妊娠或分娩的母牛。至于其他可疑原因,如冬季采食根部带有大量泥土的饲料或迷走神经性消化不良等,但还未完全被证实。【发病机制】急性扭转通常呈180°~270°,在瓣胃和皱胃孔附近以垂直平面旋转,从右侧看来是顺时针方向,并导致幽门完全阻塞,皱胃有盐酸分泌增加和液体积聚,随后发生休克、脱水及碱中毒。亚急性扭转时,有少量内容物可以通过幽门部,积液和扩张的程度比较轻,不妨碍皱胃的血液供给,碱中毒和脱水的发生也相对地比较慢。也可向右前方呈逆时针方向扭转到瓣胃前上方,而将皱胃置于网胃与膈之间。此病实属皱胃扭转,因其皱胃位置还是在右腹部,故称为皱胃右方变位。【症状】急性病例,突然发生腹痛,蹴踢腹部,背下沉,呈蹲伏姿势。心跳增至100~120次/分钟,体温偏低或正常,瘤胃蠕动缺乏,粪便可呈黑色,混有血液。通常粪量中等,但也可大量腹泻。由于皱胃充满气体和液体,右腹(皱胃)和左腹(瘤胃)膨胀,作冲击性触诊和震摇,可听到1种液体振荡音。通常在发病3~4天,右侧腹部呈明显的膨胀,将听诊器紧密地压在右侧腰旁窝内,并同时在腰旁窝至前方最后2肋上以手指叩打,能听到1种高调的乒乓音或钢管音。直肠检查,由于扩张的皱胃可伸到最后肋弓之外,能在右侧腹部触摸到膨胀而紧张的皱胃,而皱胃将肝脏向腹正中线推移。轻度扭转或伴有扩张,都可出现酮尿,尿量减少,尿色深黄,严重的病例还常伴有重度脱水、休克和碱中毒。轻度扭转时,病程可达10~14天,但严重扭转而呈急性者,病程较短,可在2~3天内死亡,有时由于皱胃高度扩张,以致发生大网膜撕裂及皱胃破裂和突然死亡。【诊断】皱胃右方变位由于幽门阻塞而引起皱胃臌气和积液,因此右侧最后肋弓及肋弓后方明显的膨胀,通过右侧腰旁窝的听诊、叩诊、冲击式触诊和震摇,可以证实皱胃呈顺时针方向扭转。也可通过直肠检查,摸到扩张而后移的皱胃。若有怀疑,还可进行穿刺术,按皱胃液的特征核对诊断。然而有时须与皱胃阻塞、皱胃左方变位、原发性酮病、胎儿水肿、盲肠扭转等区别。皱胃阻塞时,扩张的皱胃不是在右侧肋弓上1/2部位,更不会进入到右腹胁部,震摇时也不会发现液体震荡音。皱胃左方变位时虽亦呈现酮尿,但膨胀部位是在左侧最后3个肋骨的中部,两侧腹部腰旁窝均不膨胀,且大多数呈亚急性或慢性,腹泻可能也是其特征之1,在左侧最后3个肋间,叩诊时结合用听诊器听诊,出现类似钢管音。腹部膨胀亦以该区最为明显,该区穿刺可以确诊。原发性酮病时,腹壁检查皱胃无异常,对葡萄糖治疗有良好反应。胎儿水肿时,可在后腹腔摸到膨胀的子宫。盲肠扭转、肠套叠时均可通过直肠检查加以确诊,且都比皱胃小。皱胃扭转常导致碱中毒和低血钾。【治疗】采用手术疗法。手术方法如下:(1)术前准备保定与皱胃左侧变位方法相同。(2)麻醉速眠新注射液1.5~2.5毫升肌内注射,右肷部作腰旁神经传导麻醉。(3)切口定位右肷部中切口,切口长20~25厘米。(4)手术方法切开皮肤,依次切开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和腹膜。打开腹腔后,常常从切口内流出较多的淡红色腹水,腹水中常混有纤维素絮块,表明皱胃扭转后发生炎性渗出。遇此情况,在作腹腔探查时应详细、仔细和谨慎,以防扭转的部位破裂。探查皱胃,术者手伸入腹腔内,寻找皱胃,判明其皱胃变位的方向及严重程度,若皱胃鼓气积液,可先在皱胃壁上作荷包缝合,在线圈中央切开并插入导管后,抽紧荷包缝合线,通过导管放出皱胃内积液及积气。待皱胃内减压后,拨出导管抽紧荷包缝合线,然后整复皱胃。为防止整复的皱胃再度变位,可在皱胃大弯上作2~3个水平纽扣缝合线并在右侧腹壁上固定,其缝线引出腹壁的方法可参考皱胃左侧变位的皱胃固定线引出法。闭合腹壁切口及术后护理要点参考皱胃左侧变位。
5、奶牛酮病有哪些临床症状。奶牛酮病有哪些?
酮病又称酮血症。是泌乳母牛产犊后几天至几周内发生的1种以血液酮体浓度增高为特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主要发生于长期饲喂高蛋白质、高脂肪而缺乏碳水化合物的饲料(称原发性酮病),或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含量低的饲料(称原发性营养性酮病)。也可由某些疾病如前胃弛缓、生产瘫痪、创伤性网胃炎、真胃变位或扭转、子宫内膜炎、乳房炎等病继发引起。酮病的症状分亚临床型和临床型两类。亚临床型的酮病仅发现血酮含量升高,但不表现任何症状。临床型的发病初期,奶牛兴奋不安,流涎水,不愿人接近,鼻镜顶在食槽边上或盲目前冲。食欲减退或异食泥土等。体温正常,肩胛部肌肉震颤,站立不稳,大便干而少,外有黏膜,尿液透明。严重时,转为高度沉郁,卧地不起,对光反射消失。随病程延长,消瘦明显,产乳量明显下降,甚至死亡。尿中可闻到1种酮体的特殊酸味。酮病的治疗可采取以下方法:(1)50%葡萄糖溶液500~1000毫升,静脉注射,必要时重复1次。(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200~600单位,肌肉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3)口服药用甘油500克,每日2次,7天为1疗程。(4)5%碳酸氢钠溶液300~500毫升,静脉注射,以解除酸中毒。(5)盐酸硫胺素100毫克,口服,每日1次。(6)维生素B121~2毫克,肌肉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7)恢复期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00~300毫升,静脉注射,以促进胃肠机能的改善。
6、奶牛酮病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酮病又称酮血症。是泌乳母牛产犊后几天至几周内发生的1种以血液酮体浓度增高为特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主要发生于长期饲喂高蛋白质、高脂肪而缺乏碳水化合物的饲料(称原发性酮病),或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含量低的饲料(称原发性营养性酮病)。也可由某些疾病如前胃弛缓、生产瘫痪、创伤性网胃炎、真胃变位或扭转、子宫内膜炎、乳房炎等病继发引起。酮病的症状分亚临床型和临床型两类。亚临床型的酮病仅发现血酮含量升高,但不表现任何症状。临床型的发病初期,奶牛兴奋不安,流涎水,不愿人接近,鼻镜顶在食槽边上或盲目前冲。食欲减退或异食泥土等。体温正常,肩胛部肌肉震颤,站立不稳,大便干而少,外有黏膜,尿液透明。严重时,转为高度沉郁,卧地不起,对光反射消失。随病程延长,消瘦明显,产乳量明显下降,甚至死亡。尿中可闻到1种酮体的特殊酸味。酮病的治疗可采取以下方法:(1)50%葡萄糖溶液500~1000毫升,静脉注射,必要时重复1次。(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200~600单位,肌肉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3)口服药用甘油500克,每日2次,7天为1疗程。(4)5%碳酸氢钠溶液300~500毫升,静脉注射,以解除酸中毒。(5)盐酸硫胺素100毫克,口服,每日1次。(6)维生素B121~2毫克,肌肉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7)恢复期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00~300毫升,静脉注射,以促进胃肠机能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