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青蟹、蛏混养技术,竹节蛏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1、对虾、青蟹、蛏混养技术
随着海水养殖不断创新和发展,浙江沿海一带兴起对虾、锯缘青蟹、缢蛏的混养,并且养殖面积逐年增加,已形成较大规模高产、高效的养殖新格局。结合当地养殖户多年的实践经验,归纳了对虾、青蟹、缢蛏混养具体应抓好的几个环节,以供大家参考。
一、池塘选择
二、放养前准备工作
1、清淤整修 池塘在放养前必须进行彻底清淤,并检修堤岸、闸门等设施。
3、清塘消毒 放养前半个月,每亩池塘用漂白粉15千克或茶籽饼15千克进行清塘消毒,3天后将水放掉,再灌进经80目筛绢网过滤的天然海水。
三、种苗放养
2、虾苗放养 目前可养的对虾品种较多,如中国对虾、斑节对虾、刀额新对虾、南美白对虾等。一般我们多数选择南美白对虾,要求健壮活泼,规格均匀,体长在
1、0~
1、5厘米,通体呈透明状均匀色,无致病菌。选养品种应根据该虾的生活习性来决定放养时间,但考虑是作为混养,密度切不可过高,一般每亩放苗量为1万~
1、5万尾。
3、青蟹苗的选择和放养 青蟹苗一般四季都有,以春苗和秋苗为佳,目前蟹苗主要来自人工捕捞的天然苗,投苗规格为甲壳宽1~3厘米不等,要选择体壮壳硬、规格整齐、附肢健全,至少螯足和游泳足不能缺少的蟹苗。放养密度可根据水体条件而定,一般浙江三门县沿海一带的池塘每亩应不少于1000只。放苗时不应把蟹苗直接投入水中,应放在离水较近的岸边,让其自行下水以免呛水造成成活率下降。
四、日常管理
1、饲料投喂 对虾、青蟹、缢蛏混养前期应以投喂蛏苗为主。混养中、后期应以投喂青蟹为主,鲜活饲料和配合饲料的投喂量应根据虾、蟹、缢蛏的体重、觅食活动和水温、水质等情况灵活掌握。以吃饱不见残饵为佳。投饵时应均匀撒播,不应定点投喂,以防止虾、蟹争食相斗。
2、水质调节 对虾、青蟹、缢蛏混养水质的调控直接影响到整个养殖的效益,因为缢蛏喜欢生长在藻类丰富的区域,相对水体的透明度要求低,而对虾和青蟹中、后期生长对水质要求较高。根据这一特点,养殖前期应把水质调肥以利缢蛏快速生长,但应注意不能过度使用化肥,以免造成重金属离子超标而使缢蛏中毒死亡。目前推广使用微生物有机肥,在水体环境中形成有益菌群,有益菌群的主要种类有: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群、革兰氏阳性放线菌群。
3、巡塘检查 每日坚持早晚两次巡塘,检查内容包括池岸、防逃设施及虾蟹蜕壳、摄食、生长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防止青蟹逃跑和挖食缢蛏是日常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不可掉以轻心。青蟹多在夜间活动,加强夜间巡视更为重要,养殖过程中要定期对虾、蟹、蛏的生长情况进行检查测定,为日常管理措施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4、病害防治 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进行综合防治。稳定水体环境能有效降低虾蟹贝的应激,减少发病机率,如刮风下雨、季节交替、气候异常期间,应采用有限水(慢换水)方式,逐步提高池水位,净化水质,稳定环境。在每次进排水后用二溴海因、溴氯海因、季胺盐络合碘等交叉泼洒消毒,降低致病菌含量。应经常检查池底黑化程度,定期测定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及溶解氧等,每10~15天泼洒EM菌、博士系列产品或中顺芽孢杆菌等水质保护剂和水质改良剂,对底层黑化严重的池塘可施底净宝改良底质。保证水体溶氧不低于5毫克/升,中午与下半夜应开增氧机,恶劣天气或水质恶变应全天开机,必要时用粒粒氧或速氧增加水体溶氧。投喂优质饲料,定期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增强虾蟹贝的体质和抗病能力。
2、竹节蛏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1、养殖场地选择:养殖选择在中、低潮区、以内湾或河口平坦且略有倾斜的滩涂地,要求潮流必须畅顺和风平浪静,也可在池塘养殖。蛏子生长在沙层下30公分处,所以对于底质要求较高,最好在表层要有几厘米厚的软泥,中间为泥沙混完,最下层为沙。同时它对于水质的要求也极为严格,要求海水比重在
1、010-
1、025之间,适宜生长水温3-32度,喜弱碱性水体,pH值
8、01-
8、15。
2、蛏田整理: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后,就要对蛏田进行整理,首先要对场地进行耙土和翻耕,对底质较硬的地区进行深翻,然后耙细、整平等步骤,使土质变为柔软,适宜蛏子的生长。在播苗前,先要对其进行消毒灭菌处理,用漂白粉泼洒水体中,约2-3天后将水排空,再用茶籽饼,消灭蛏田中的小鱼虾以及螺类,防止其吃掉蛏子幼苗。
3、播苗:播苗时间南北方略有差异,南方温度回升快,可在4月清明节前播苗,而北方则要在5月下旬播苗。播苗前先用木桶或塑料桶盛好苗种,再用海水洗净泥沙,就可以进行播苗了,播苗可采用抛播和撒播两种。抛播适用于埕面宽的蛏田,将蛏苗轻轻抓起,向埕面抛洒,无风时时,可几人交叉抛播,有风时,顺应风力抛播;而撒播则适应于埕面窄的蛏田,同样轻轻抓起种苗,用力向埕面撒播。
4、蛏埕管理:播苗后加强蛏埕管理,经常巡查看,查看蛏苗的生长速度鸡成活率,及时进行补苗和相应措施。在夏季时高温炎热,而蛏埕泥地的散热性较差,不利于蛏子的生长,所以这时就需要加沙进行调节温度,使蛏子处于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加沙时间在6月之前,一般每亩加沙
1、5吨,加沙时要求均匀的撒在埕面,另外在暴风雨期间,要注意泥土堆集情况,及时将淤泥推移其他地区。在蛏埕管理时还要注意自然灾害和生物敌害防治=工作,以免应其造成巨大的损失。
3、贝蛏养殖怎么快速肥水?
可以购买上海地天生物的速肥蛏贝的产品,本品属高蛋白营养素,使用后直接吸收转化利用,没有残留没有污染。百分之百吸收高效利用。
4、蛏的养殖
蛏子
学名缢蛏,属软体动物,系瓣鳃纲,真瓣鳃且、竹蛏科,贝壳脆而薄呈长扁方型,自壳顶到腹缘,有一道斜行的凹沟,故名缢蛏,宁波沿海一带多滩涂,对养殖蛏子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宁波大众海特产品,宁海长街一带,面临三门湾,常年有大量淡水注入,海水咸淡适宜,饵料丰富,涂质以泥沙为主,因而蛏子生长快,个体大,肉嫩而肥,色白味鲜,故得名长街蛏子,据清《宁海县志》记载:蛏、蚌属,以田种之种之谓蛏田,形狭而长如中指,一名西施舌,言其美也。
要养好蛏子,在操作、管理要注意下列几点:
1)选好养殖场地。外涂养殖选在中潮区下层至低潮区每天有2-3小时插露为好;虾蛏混养塘底一定要处理塘底的黑泥,底质以软泥和泥砂混合的底质为佳。
2)建设标准模式蛏田。外涂养殖无论是熟涂还是生涂都要经过翻涂、耙土、平埕才能放养,可将整片蛏埕划分成宽3-7米的小畦,畦之间留有小沟,畦面呈马路形、不积水,虾蛏混养塘参照外涂建畦,面积控制在总面积的1/3为佳,蛏苗放养前须“发塘”。
3)精心选、运蛏苗。蛏苗选择工作一定要做好,切忌淡水浸过的蛏苗和隔夜蛏苗,否则死亡率较高。
4)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在适宜的播种季节内,提倡早播,一般在清明节前结束,播苗应在大潮汛期间进行,外涂养殖每亩可播壳长1厘米的蛏苗70公斤,内塘每亩可60-80播公斤,不要过密。播前遇下雨、淡水多,每亩可撒粗盐10公斤左右,以利蛏苗钻穴。
5)加强涂间管理。蛏子养殖从放养开始到起捕结束,短则6-7个月,长则15-16个月,加强涂间管理是保护增产的重要措施。放养初期要下涂检查蛏苗的成活率,及时补苗,在大风浪过后,要及时平整涂面。夏季及时耘苗,使涂面得到松疏;夏季退潮后更要防止出现积水现象,防止蛏子烫死。繁殖期要防止白露前后的台风暴雨,并及时驱逐鱼害和病害,进入冷蛏后,要及时“盖汪”。蛏虾混养要注意投足虾饵,防止对虾由于饵料不足而摄食蛏子造成减产,对虾起捕后,可施肥培饵,保证蛏子正常生活。
6)适时采捕,颗粒还家。蛏的采捕期在7-8月份或春节前后至清明。蛏子采捕工作一定要彻底,尽量不留老蛏、死蛏,否则会造成底部硫化氢积累,影响产量,影响翌年的养殖。
5、养殖塘蛏苗刚养下去怎么办?
一、滩涂养殖
把蛏苗播种在潮间带滩涂上进行养殖称为滩涂养殖。它具有操作简单、投资省、成本低、收益大等特点。其养殖方法主要有养殖场地选择与建造、播种放养、埕间管理以及移植等几个环节。
1、场地选择
应选择内湾或河口附近经常有淡水注入的滩涂。滩涂略有倾斜,涂面平坦,面积广阔;海水涨落迅速,退潮后滩涂不积水;潮流畅通,若靠近港湾,风平浪静更好;养殖潮区可在中、低潮区,大小潮都能淹满和干露,每潮干露不超过4小时~5小时;软泥和泥沙混合底质均适宜,但底质最佳结构是表层3厘米~5厘米软泥,中层20厘米~30厘米沙泥混合,底层是沙或泥;水质无污染,比重
1、005~
1、020,水温10℃~30℃。
2、蛏埕建造与整理
养蛏场地称为蛏埕或蛏田。蛏埕的建造因地而异,整埕也有精细和粗放之分。
(1)蛏埕建造
选择好场地以后,先划定埕地,埕地大小通常为350平方米~1300平方米,然后进行筑堤建埕。筑堤有土堤和芒堤两种方式:土堤适用于风浪较小的软泥沙质蛏埕,在蛏埕的四周筑成农田埂,堤高35厘米左右,为便于生产操作,将整片蛏埕划分成一块块小畦,畦宽5米~7米,畦间开小沟可排水或作为人行道。芒堤适用于河口地带沙质埕地,是由芒萁和泥沙筑成的,形状有围芒堤和“人”字芒堤两种,围芒堤适于流水急的地方,堤宽50厘米,芒萁露出土面10厘米~15厘米,直芒堤与潮流方向成10°~30°交角,与横芒堤成45°交角;“人”字芒堤适于潮流不急的养殖区,芒堤只筑在堤面高的一头,呈“人”字形。埕堤建成后,在蛏埕四周必须挖掘水沟,水沟宽、深据埕面大小和水流缓急而定,如面积大,水流缓的埕地,沟要开得宽而深些。
(2)蛏埕整理
一般软泥底质整埕较为粗放,经过锄耙整平便可播种养殖,但沙泥混合的底质,要求精耕细作,经过翻土、耙土和平埕等步骤:翻土,放养前一星期,把埕地底层泥土翻起20厘米~30厘米,使上下层泥土混合,除去贝壳等杂物;耙土,用四齿耙将土块捣碎,并用铁耙把泥土耙烂、耙平;平埕,用土板或寮板把蛏埕压实抹光。平埕时先重后轻,由埕面两边往中央压成公路形,中间高两边低,使埕面在退潮时不积水。翻、耙、平的次数依底质而定,底质硬的次数要适当增加。多次翻耙,深耕细作,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3、蛏苗选择与计数
(1)蛏苗选择
蛏苗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养成的效果。质量好的蛏苗,一般贝体肥壮坚实,个体大小整齐,不含杂质,清洁无臭味;壳厚,壳前端黄色,壳面青白,壳缘略呈红色;稍受振动,两壳立即紧闭而发出“嗦嗦”的声响;播种后能立即潜入泥中。此外,采购蛏苗时要注意产苗区的理化环境是否与养殖区相近似。实验证明,高盐区产的蛏苗可引进到低盐区养殖,其钻穴能力不受影响;相反地,低盐区产的蛏苗不宜移到高盐区养殖,其钻穴能力不仅受影响,而且难以进行正常的穴居生活。其次,不同盐度区产的蛏苗大小与钻穴关系有密切关系,低盐区产的蛏苗,个体越大越有利于钻穴,通常选择体长大于10毫米的蛏苗;高盐区产的蛏苗,个体越大,钻穴时间反而延长,而小个体(体长小于10毫米)更能迅速钻穴。因此,蛏苗的选择不仅考虑外观而且还要考虑生态的因素。
(2)苗种的计数
一般有体积和重量两种计数法。前者随机取样以单位容量的苗数为基准,也可取样计算出平均值,再计算总体数。后者则以单位重量的苗数为基准,或将几次取样的平均数作为基数。
4、播种放养
蛏苗播种时间依蛏埕所在地的气候、海况等条件而定。一般大寒至清明,即1月下旬至4月初为蛏苗的播种季节,不宜清明节以后播种。蛏苗播种密度需据蛏埕底质硬软、潮区高低和蛏苗个体大小而定。底质硬的播种量比软泥多播50%,苗种大的播种量比苗种小的要增加,不同季节播种量也不同。
5、养成期间管理
蛏苗播种后要勤下海,勤检查,及时补苗,清沟盖埕,修补堤坝,防止人为损失。台风和洪水之后及时平整埕地,修堤,疏通沟道,集拢散失贝苗等。其生物敌害主要有鸟类、鱼类、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鸟类主要是水鸭,防止办法是惊吓、网捕和毒杀等。鱼类主要是穴居肉食的中华须唇鳗、食蟹豆齿鳗等。它们在立夏前后进埕吃蛏,到秋季后退埕到海中越冬。对于上述鱼类一般采用药物毒杀。甲壳动物主要是蜾蠃蜚,俗称虾虱蟋、沙跳虫,可用烟屑浸出液,或用0.3%浓度的亚胺硫磷喷洒,或用0.02%漂白粉喷洒。软体动物主要是紫色玉螺,俗称香螺、苏螺。每年4月~11月侵入蛏埕,可用0.2%~0.3%浓度的石灰水溶液喷洒埕地,使其出土,或在早晚待其自动出土捕捉。
螠蛏养成当年达不到商品规格,继续养殖又因该养殖蛏埕风浪大、底质不稳,产卵后体衰弱会被淤泥充塞鳃腔,泥沙覆盖埕面造成死亡,或者该养殖区潮区较高,潮流缓慢,饵料少,生长慢。因此,需要移植继续养大养肥。如果螠蛏需养大,应在产卵前移植;如需养肥,应在产卵后,待蛏体复壮后进行移植,即立冬到立春时进行移植。移植的地点应选择在潮区较低,潮流畅通,饵料丰富的埕地。
二、蓄水养蛏
蓄水养蛏是近几年来探索出的一种新的养殖方法。它具有养殖时间短、生长快、肉质肥满、敌害生物少及成活率高的特点。蓄水养蛏的埕地称蛏塘。可选在荒滩上筑堤,或利用现有垦区、虾池。
1、选址条件
内湾风浪小,平坦的滩涂;每月有20天以上被海水淹没50厘米以上的高潮区或中潮区上段;软底的泥池或泥沙混合的不会漏水的土池。蛏塘由塘堤、环沟、蛏埕、进出水口和涵管等部分组成。埕地四周筑堤,堤宽度依风浪大小、底质硬软而定。一般堤宽3米,高1米。筑堤要分几个潮水建造,待一层泥土干硬后再增高,堤外坡要压实整平。塘堤内侧四周挖宽2米、深0.5米左右的环沟。环沟对进水起着缓冲作用,能保护埕面,调节水温,有利于蛏生长。环沟内侧是蛏埕,整埕方法同滩涂养殖。埕地水沟应保持50厘米深以上。进出水口设在蛏塘风浪小的一边侧堤上段,水口处底质软和水流急的应用石砌。涵管用松木板制成,埋于堤基,内接内环沟底部,外通海区或下方蛏塘,用于排干塘内积水。涵管的大小和个数依蛏埕面积而定。
2、整埕播种
整埕是在环沟以内的埕面经锄翻成宽3米~5米的蛏埕,长度为10米~20米,蛏埕间隔宽30厘米~40厘米水沟,连成一片。蛏埕由高到底排列,以利排水。埕面整成畦后,经耙细抹光便可播种。蓄水养蛏播种时间较迟,大都在清明至谷雨,比海区迟播1个~2个月。主要原因是清明以后的蛏苗个体大,适应力强,成活率较高。清明后蛏苗个体较大,每公斤在2000个左右,每亩播10万个蛏苗,约为滩涂养殖的10%。
3、塘间管理
播种后堵住涵管口,同时经常下海巡视,发现破损及时修补。浒苔、鱼虾、蟹等随潮进入塘内,潜居于环沟内,会侵入蛏埕为害。可在午后排干塘水,让埕地干露,有利整埕及清除敌害。防止浒苔也十分重要,一般养蛏前将蛏埕排干暴晒;养殖期间发现浒苔及时清除或药杀。药物可用含氯量28%~30%的漂白粉,在水温10℃~15℃时漂白粉浓度为1000×10-6~1500×10-6;水温在15℃~20℃时药浓度为600×10-6~1000×10-6;水温在20℃~25℃时药浓度为100×10-6~600×10-6,药液直接均匀的喷洒在浒苔上。
4、螠蛏收获
播种后经5个~8个月的养殖至当年产卵前生长到5厘米左右收获的为一年蛏。产卵前生长达不到商品规格,或者产卵后的亲蛏继续养殖到翌年收获者为二年蛏。二年蛏个体大,可长达6厘米以上。正常情况下,一年蛏的收获是从小暑开始,到秋分结束。二年蛏收获时间主要决定于肉质的肥满。养殖区条件好的二年蛏,在清明时便可收获,反之,要养到立夏后才收获。收获方法各地不一,有挖、捉、钩等三种。沙泥底质的硬埕地,退潮后埕面露出,从蛏埕一端开始,用四齿耙、蛏锄等工具挖掘,边挖边拣;松软的泥质埕地,直接用手插入蛏穴捉拿;密度稀疏的埕地,用蛏钩沿着蛏穴边缘直接插入蛏体下端,然后旋转蛏钩将蛏体提出埕面。螠蛏质量要求鲜活、洗净、不浸水。依每公斤的个数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