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泥鳅的鱼塘长有青苔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去除掉,鱼塘有青苔怎么治?

养殖泥鳅的鱼塘长有青苔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去除掉

1、养殖泥鳅的鱼塘长有青苔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去除掉

没有好方法。只能人工动手了。。

鱼塘有青苔怎么治?

2、鱼塘有青苔怎么治?

1、控水控水是治理青苔的方法之一,和其它的水生藻类不同,青苔极容易在浅水区生存,浅水区又能让青苔接受更多的阳光照射,所以浅水区的池塘青苔一般都会很旺盛。所以当有青苔的时候最好避免有浅水区域的存在,若果鱼塘不方便进行改动的话,可以在青苔生长区域搭建一定量的遮阳网,抑制青苔的生长,然后在慢慢的减少浅水区域。

2、避开含青苔水源从根源上防治,青苔要进鱼塘,要么就是通过水源把种子流入鱼塘,要么就是鱼户在移植水草的时候中间夹杂了一些青苔,最后导致它在整个鱼塘蔓延扩散。只要防止了青苔进入池塘,那么危害就不存在了。需要鱼户多用心观察留意,水源还不能从有青苔的区域流经,这些都要事先去考察。

3、阳光暴晒如果鱼塘还没开始养殖就有青苔的话,放干水,将池塘在阳光下面爆晒15-30天左右,将池塘的淤泥也清理一些,因为这个时候淤泥里面也有可能残留。而且淤泥多的鱼塘,青苔长势也会比较旺盛。扩展资料:青苔发生的主要原因:

1、池塘秋、冬季存有积水,开春没有排干,未进行清池、消毒,青苔的孢子大量存在于池底,一待水温适宜就开始萌发。

2、四、五月份放养苗时,肥水工作做得不好,致使水过清,阳光直接照射池底,池底的青苔孢子由于水温的回升和阳光的照射,很快的萌发生长。

3、外面水源里有青苔,进水时不小心将青苔带入池中,由于池塘营养足、条件适宜,导致青苔疯狂生长。

鱼塘青苔如何治理

3、鱼塘青苔如何治理

1、控水。控水是治理青苔的方法之一,和其它的水生藻类不同,青苔极容易在浅水区生存,浅水区又能让青苔接受更多的阳光照射,所以浅水区的池塘青苔一般都会很旺盛。所以当有青苔的时候最好避免有浅水区域的存在,若果鱼塘不方便进行改动的话,可以在青苔生长区域搭建一定量的遮阳网,抑制青苔的生长,然后在慢慢的减少浅水区域。

2、避开含青苔水源。大家还可以从根源上防治,青苔要进鱼塘要么就是通过水源把种子流入鱼塘,要么就是鱼户在移植水草的时候中间夹杂了一些青苔,最后导致它在整个鱼塘蔓延扩散。只要防止了青苔进入池塘,那么它的危害就不存在了。这样做的话需要鱼户多用心观察留意,费的功夫比较大,其次水源还不能从有青苔的区域流经,这些都是要事先去考察的。

3、阳光爆晒。如果鱼塘还没开始养殖就有青苔的话,那么放干水,将池塘在阳光下面爆晒15-30天左右也可以达到防治效果。当爆晒结束后需要将长青苔的地方仔细的清理一遍,将残留物都清理出池塘,然后将池塘的淤泥也清理一些,因为这个时候淤泥里面也有可能残留。而且淤泥多的鱼塘,青苔长势也会比较旺盛,这是需要注意的地方哦。

4、药物防治。药物治疗的话是很多鱼户的首选,但是药物残留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硫酸铜、青苔净之类的算是比较常见用于治疗的药物了,稀释比例以后,将药物洒在青苔长的旺盛的区域,然后等其死亡就好了。这样做的时候意思清理死亡的青苔不方便,容易形成残留,其次是可能杀的不彻底,会给青苔卷土重来的机会。

鱼塘里青苔是怎么生成的?

4、鱼塘里青苔是怎么生成的?

青苔是水产养殖池塘中常见的丝状绿藻的总称,包括水绵、双星藻、转板藻等。青苔,也有人称为青泥苔,是水棉等丝状藻类的俗称。青苔多在春季开始繁殖生长,早期如毛发一样附着在池底,颜色深绿。当大雨过后,天气晴好,水温合适,青苔就会大量繁殖,好象罗网悬张于水中一样。青苔衰老时会变成棉絮状,飘浮于水面,颜色呈黄绿色,手感滑腻,采用人工捞除费时费力,往往在捞除之后其生长更为凶猛,实为水产养殖的一大心腹之患,所以我们有必要对青苔有一个全面而又彻底的认识和了解。二、青苔发生的主要原因

1、池塘秋、冬季存有积水,开春没有排干,未进行清池、消毒,青苔的孢子大量存在于池底,一待水温适宜就开始萌发。

2、四、五月份放养苗时,肥水工作做得不好,致使水过清,阳光直接照射池底,池底的青苔孢子由于水温的回升和阳光的照射,很快的萌发生长。

3、外面水源里有青苔,进水时不小心将青苔带入池中,由于池塘营养足、条件适宜,导致青苔疯狂生长。

鱼塘的水出现青苔怎么办

5、鱼塘的水出现青苔怎么办

池塘养鱼主要饲养技术包括混养和密养、轮捕轮放、日常管理和综合经营。 混养和密养 在同一池塘里混养和合理密养习性不同、食性各异或同一种类而规格不同的鱼种,是中国池塘养鱼技术的核心。鲢、鳙生活在水体上层,草鱼、团头鲂生活在水体中、下层,青鱼、鲮鱼、鲤、鲫、非鲫等生活在水体底层。将这些不同种类的鱼混养在同一池塘中时,不但可增加池塘单位面积的放养量,而且由于各种鱼类所需的饵料不同,能充分利用池塘中的各种饵料资源,产生互利关系,又防止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改善池塘生产条件。将同一种类不同规格的鱼进行混养,可在生产食用鱼的同时生产大规格鱼种,从而减少培育鱼种的池塘,扩大了食用鱼的饲养面积。在合理的密度范围内,只要水温适宜、水质良好、混养鱼类的比例和放养鱼种的规格适当、饵料质优充足、饲养管理细致,就会提高产量。 轮捕轮放 即一次放足鱼种,饲养一个时期后,分批捕出其中部分达到商品规格的成鱼,再适当补充鱼种。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池塘单位水体始终保持适宜的密度,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的鱼产量。 日常管理 控制池水颜色是日常管理的主要技术措施。豆绿、茶褐等良好水色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它标明池水中的浮游植物是以隐藻、硅藻及其他藻类为优质种群,如这些藻类形成水华,表明各种营养盐类充足,代谢中间产物分解快,溶氧状况良好。为使水色良好需适时适量施肥和注入新水,排出池水。饵料主要是水草、旱草和藻类,另补充配合饵料、油饼类、谷类和糠麸或田螺、贝类等。投饵要适时、适量、定点,以便检查鱼类摄食情况。施肥的目的在于培养池中的浮游生物,以禽、畜肥和绿肥为主。高产精养池内由于鱼类放养密度大,投饵施肥量多,易导致溶氧量下降,威胁鱼类生存,必须及时注入新水或氧气,以避免鱼类泛池、浮头现象发生。 综合经营 中国常以池塘养鱼为主,与家畜、家禽饲养、养蚕、种菜等综合经营,以充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废弃物,节约能源,维持生态平衡,提高经济效益。如广东的桑基,蔗基、果基,鱼塘,就是在鱼池堤埂植桑、桑叶喂蚕、蚕沙和蚕蛹等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桑,使鱼、桑、蚕都能很好生长,形成水陆相互促进的多种经营的良性循环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池塘养鱼技术要点

1、淡水鱼类养殖的基本概念 淡水鱼类养殖是将鱼种投放到水体并加以一定的饲养管理,或对水体中的鱼类资源进行繁殖和保护,从而获得高产量鱼的生产方式。目前中国的淡水鱼类养殖品种有30余种,根据养殖鱼类的特点,水体条件,以及养殖措施等,淡水鱼类养殖分为如下方式: 根据养殖鱼类对水温的要求分类:温水性鱼类养殖,一般水温为15_30℃,如鲤鱼、草鱼、鲢、鳙、鲫和团头鲂等;冷水性淡水鱼类养殖:一般适温为10_20℃,如虹鳟、细鳞鱼等;热水性鱼类养殖:一般适温为18_30℃,如罗非鱼、淡水白鲳等。

2、 根据养殖水体条件,养鱼种类和规格、水域类型及养殖措施,淡水鱼类养殖又分为如下方式: a. 静水养鱼和流水养鱼 b. 单养、混养和套养 c. 池塘养鱼、稻田养鱼、河道养鱼、湖泊养鱼、水库养鱼、网箱养鱼、围网与围栏养鱼及工厂化养鱼等。 d. 精养、半精养、粗养等。

3、以下就池塘鱼类养殖技术的重要环节,做一要述。

补充:

池塘养鱼 池塘养鱼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使用的养鱼方式,目前产量约占淡水养鱼的60%以上,具有投资小、收益大、见效快、生产稳定等特点。 鱼池条件: 面积:一般成鱼池面积为5_10亩,这样易于管理。亲鱼池、鱼苗池、鱼种池以3-5亩为宜。 水深:一般成鱼池水深2_3米。北方的越冬池以严寒最厚冰层以下

1、5-2米为宜。鱼苗池、孵化池水深为

1、0_

1、5米为宜。鱼种池一般要求水深

1、5-

2、0米。 水质: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是养鱼的根本条件。 底质的要求:池塘底质最好是壤土,砂壤土,其次是黏土。

4、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休整池塘,清除池底杂草、杂质、平整池塘。 a.清塘消毒 土法清塘:即冬季排干水,通过池底冻结、干燥和爆晒来清除敌害,改良底质。 药物清塘:可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 b.注水和培育水质 池塘消毒后,待药物毒性消失,即可住新水,在鱼种放养前7_10天,既投基肥,培育水质。

5、 鱼种放养 放养大规格鱼种是池塘养鱼的一项高产措施。大规格鱼种具有抗病力强,成活率高,生长迅速的特点。在池塘饲养条件下,草鱼一般放养体重0.25公斤的鱼种,经过4个月饲养到秋季可达规格0.5_0.75公斤,如放养0.5_0.75公斤的可长到

1、0_

1、5公斤。鲢鳙鱼一般放一龄鱼种,12_18厘米规格,到出塘可达0.5_0.75公斤。其他鱼如鲤鱼、鲫和团头鲂都放养一龄鱼种,密度偏稀一些,规格为12_14厘米左右,经过几个月的饲养,鲤鱼可达规格0 .5公斤,团头鲂150_350克,鲫鱼100克以上。

补充:

6、高产放养模式: 各地根据多年养殖经验,经过科学总结,制订了许多放养模式,在此不一一列举。在此仅介绍80:20放养技术:

1). 用上述标准方法准备池塘。

2). 将规格均匀一致的能摄食颗粒饲料的鱼类(如鲫鱼)的鱼种和规格比较均匀的滤食性鱼种(如鲢鱼)放入已准备好的池塘中,大致分别占总产量的80%和20%。

3). 以一种营养完全、物理性状好的颗粒饲料,按规定的计划和方法饲喂80%的鱼类。

4). 在整个养殖周期中,始终将池塘水质维持在一个不会引起鱼类应激反应的水平。

5). 在收获时,主养鱼(80%)的个体应大小均匀、达到上市规格。

7、鱼种放养密度 各地使用的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因地制宜。对于首次采用80:20池塘养鱼技术的养殖者,每亩水面收获时主养鱼的重量不超过以下的限量: a. 在增氧受限制、不能冲水的池塘,其鱼重量定为167公斤; b.在增氧不受限制、冲水受限制的池塘,其鱼重量定为267公斤; c.在增氧和冲水均不受限制的池塘,其鱼重量定为400公斤; d. 连同配养鱼20%的重量,a、b、c三类池塘的总产鱼重量分别为209公斤、333公斤和400公斤。 e. 若希望出塘平均规格为500克,则a、b、c三类池塘放养鱼总数量分别为418尾、666尾和800尾。其中主养鱼占80%,配养鱼养鱼占20%。

8、池塘养鱼的饲养管理 好的管理是养殖成功的重要因素。养殖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最大的利润。最大的利润是通过维持生产成本与鱼种的质量和数量、饲料的质量和投喂量、环境质量之间的平衡来取得的。科学的饲养管理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八个方面: a.经常巡塘,观察池塘中鱼群动态 每天早、中、晚巡塘,黎明前观察鱼类有无浮头现象,浮头的程度如何;日间可结合投饵和测水温等工作,检查鱼活动和吃食情况。在高温季节,天气突变时,鱼类易发生严重浮头,还应在半夜前后巡塘,以及时制止严重浮头,防止泛池。 b.除草去污,保持水质清新和池塘环境卫生,及时防除病害。 c.掌握池塘注排水,保持适当水量,防涝抗旱,防止逃鱼 根据情况,10_15天注水一次,以补充蒸发消耗,使鱼类有充裕舒适的活动空间和良好的生活环境。 d.根据天、水温、季节、水质、鱼类生长和吃食情况,确定投饵量,及时做好防病工作。 e.做好全年饲料、肥料需求量预算和分配。 f.合理使用增氧机,投饵机等渔业机械,搞好维修保养和用电。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