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什么时候产卵,泥鳅什么时候出来最多?

泥鳅什么时候产卵

1、泥鳅什么时候产卵

在自然条件下,4月上旬开始繁殖,5到6月是产卵盛期,一直延续到9月还可产卵。繁殖的水温为18到30摄氏度,最适水温为22到28摄氏度。  雌泥鳅性成熟较雄泥鳅迟,体长5厘米时,雌鳅体内有一对卵巢,体长8厘米时,2个卵巢愈合在一起,成为1个卵巢,并由前端向后端延伸,这时整个卵巢发育开始成熟。  雌泥鳅怀卵量因个体大小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8厘米,怀卵量约2000粒左右,10厘米的怀卵量为7000到10000粒,体长12厘米的怀卵量12000到14000粒,体长15厘米的怀卵量为15000到18000粒,体长20厘米怀卵量为24000粒左右。怀卵量最多的可以超过

6、5万粒。卵圆形,卵径0.8到

1、0毫米左右,吸水后膨胀到

1、3到

1、5 毫米,卵黄色,为半黏性,黏附力不强。由于卵在卵巢内成熟度不一致,每次排卵量约为怀卵数的百分之五十到六十。

泥鳅什么时候出来最多?

2、泥鳅什么时候出来最多?

泥鳅有昼伏夜出的习惯,喜欢在傍晚或半夜间以及日间安静时觅食,摄食高峰期为上午7时—10时和下午4时—6时,夜间10时—12时是另一个摄食高峰。

泥鳅黄鳝是晚上什么季节最多?

3、泥鳅黄鳝是晚上什么季节最多?

泥鳅黄鳝是晚上春季最多,小时候晚上多会出到田里抓,特别插了秧的田里最多。

野生泥鳅什么时候在水里乐意出来

4、野生泥鳅什么时候在水里乐意出来

泥鳅属于鳅科、泥鳅属鳅类。体呈长形,圆柱状,尾柄侧扁而薄。头小。吻尖。口下位,呈马蹄形。泥鳅为底栖鱼类,主要栖息于湖泊、河流、沟渠水田、池沼等各种浅水多淤泥环境水域的底层。泥鳅环境适应性强,昼伏夜出,可生活在腐殖质丰富的环境内。如果水中缺氧时,能跳跃到水面吞入空气进行肠呼吸。如果遇到水池干涸,它们会潜入泥中,只要泥土有少量水分保持湿润,便不会死亡。 野生泥鳅一般在5月份春季出洞,因为这个时候气温较高,是它交配繁殖的时期,因此泥鳅的活动会频繁。其中

5、6月是泥鳅产卵最为旺盛的时期,并且产卵时间较长,可以一直持续到9月份。等到11月份气温降低后,泥鳅会扎入泥土中冬眠。因此春夏秋三个季节,泥鳅的活动比较频繁。 泥鳅对于水温也特别敏感,泥鳅可以生活在水温10~30℃的环境中,最适宜的水温为25~27℃,故泥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至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准备越冬。 此外,泥鳅有昼伏夜出的习惯,一天中,野生泥鳅一般会在傍晚或者半夜或者日间安静的时候出来觅食,摄食高峰期为上午7时—10时和下午4时—6时,夜间10时—12时是另一个摄食高峰。白天一般情况下则会躲藏在水底。 野生泥鳅通常会觅食水生昆虫、浮游生物以及藻类等植物,主要以水中的微生物或者小鱼小虾为食。如果水中营养物质较少,可以适当施加鱼骨碎渣等食物,吸引泥鳅。 野生泥鳅一般在黏性较重的土壤中生存,在黏土中生长起来的泥鳅,身体呈黄色,体内含有丰富脂肪,并且它的骨骼软嫩。因此如果想要养殖野生泥鳅,则要选择黏土,可以选择在土壤中加入粪肥,改善河塘底质。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