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羊场设备管理制度
规模养羊场的设备主要包括饲草、饲料储存、加工设备、人工授精设备、兽医诊疗设备、饲槽、饮水设备、办公设备、药浴设备、围栏设备、称重设备、运输设备、屠宰、分割、储藏设备等。在养羊生产过程中,要合理地选择设备,经济地使用设备,及时地维修设备,不断加强对设备的综合管理。对使用的设备要进行保养和维修,以减缓设备的磨损,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运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避免意外事故发生,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提高羊场经济效益。
养羊场设备保养
对机械设备进行清扫、检查、清洗、润滑、紧固、调整和防腐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叫做设备维护或设备保养。其目的是减缓设备的磨损,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运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多数企业采用“三级保养制”,即“日常保养”(简称“日保")、“一级保养”(简称“一保”)和“二级保养”(简称“二保”)制。
1、日常保养:日常保养主要内容是进行清洗润滑,紧固容易松动的螺丝,检查零部件的状况等。保养的项目和部位较少,且多在设备的外部,由操作工人承担,并作为交接班时的检查内容。
2、一级保养:一级保养主要内容是对零件进行局部解体清洗,调整配合间隙,清除油污和疏通油路,清扫电动机和电器装置,清洗附件等。一级保养一般在专职检修工人指导下,由操作工人承担,保养项目和部位比日常保养要多。
3、二级保养:二级保养主要内容是对设备部分进行解体、检查和清洗,修复或更换易损件,局部恢复设备精度,对电器系统进行检修等。检查保养项目多,要定期进行,一般由专职检修工人承担。
养羊场设备维修
机械设备的维修是指修复由于正常或不正常的原因而引起的设备损坏。实质是对物质磨损(包括腐蚀、老化)的补偿。修理的基本手段是修复和更换。通过修理和更换,使设备的效能得到恢复。目前,在我国推行的设备维修制度有3种。
1、计划计划修理:计划预防修理制度是根据设备的一般磨损规律和技术状态,按预定修理周期及其结构,对设备进行维护、检查和修理,以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的一种设备维修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日常维护、定期检查、计划修理(小修、中修、大修)。
2、保养修理制度:保养修理制度是由一定类别的保养和一定类别的修理所组成的设备维修制度。其特点是:打破了操作工人和维修工人间分工绝对化的界限,由操作工人承担设备的保养(如金属切削机床中的一级保养),把操作工人参加设备的管理具体化、制度化。同时,进一步贯彻了预防为主的方针。
3、预防维修制度:预防维修制度是以设备故障理论和规律为基础,将预防维修和生产维修相结合的综合维修制度。预防维修是从预防医学的观点出发,对设备的异常进行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生产维修制是提高设备生产效能最为经济的维修方法。预防维修制可减少故障出现次数,缩短修理时间。设备预防维修方式主要有日常维修、事后维修、预防维修、生产维修、改善维修、维修预防、预知维修。
养羊场设备改造
任何设备都具有一定的寿命周期,寿命周期结束,就应进行设备更新。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形势下,要不断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企业也必须适时进行设备的改造。
1、设备改造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需要,也是设备无形磨损所决定的必然趋势。通过设备改造,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进行产品的升级换代,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改善劳动条件,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和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及生产能力,改变现有设备落后的技术面貌,提高设备现代化水平的目的。
2、设备改造因企业需要不同和设备技术状态不同而有多种方法。如设备改装是为满足产量和加工要求对设备的容量、功率、体积、形状等进行改变,改善设备零件的材料和加工制造质量,提高设备可靠性和精度技术性能等。
3、设备改造是在原有设备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投资少、费时少、收效快,这对于企业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不断投资,不断改造非常适用。设备改造对于逐步提高设备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养羊场设备更新
设备更新就是用技术上比较先进、经济上比较合算的新设备去代替不能继续使用、经济上不宜再使用和技术上落后的旧设备。
1、设备更新的类型有原型更新和技术更新两种。前者是同型号设备的以新换旧,一般不能使企业大幅度地提高经济效益,往往会导致企业的技术停滞。后者是以技术上更先进、经济上更合理的新型设备来代替老设备,这是设备更新的主要内涵和方向。
2、设备更新的范围,包括对于生产工艺设备、辅助生产设备、测试手段等进行更新。在更新工作中,首先应该重点考虑的是损坏严重或性能精度已不能满足工艺要求的设备,或维修频繁、维修费用高的设备,或能源、原材料浪费很大的设备和效益好且见效快的关键设备。
3、设备更新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方针影响极大,而且投资量比较大,所以一定要既积极又慎重。为此,必须加强调查研究,进行全面规划,使设备更新工作与企业的技术改造计划紧密地结合起来,并通过认真地进行技术经济论证,选择最优方案。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